2017年的圣诞节,我是在趟稻城亚丁度过的,算是圆了徒步登上5000米海拔高原的心愿。但其实,此行的初衷是因为我母亲一直想去藏地朝拜,而我又担心她的身体经不住高反,于是就身先士卒,先拿自己做个试验。等我尝过高反的滋味,那时她再去西藏也不迟。
出发前,我在网上找了一位藏族小哥做地陪,名字叫“刀郎”,他全程负责我的交通和向导。在与这位藏族小伙相处的几天中,让我感受到如沐阳光般的淳朴。
刀郎小我11岁,光看照片你很难分辨我俩谁年长,因为高原特殊的气候几乎抹平了我们俩年龄的差距。常年的强烈光照把他晒得黝黑,以致我在两米开外也清晰可见他脸上的雀斑。他头发微卷,单眼皮小眼睛,鼻梁挺拔,身形瘦削但矫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手上隐约可见的刀疤。
初见时他比较腼腆,操着不算流利的汉语跟我问好。出稻城机场没多久,如期而至的高原反应就来了。显然,他看出我难受至极,又碍于面子死撑的神情。刀郎把车开到海拔相对低一点的一片海子附近,从后备箱取出了一罐氧气递给我。“李哥,您先吸两口”。我当时头痛欲裂,拿到氧气罐那一刻,犹如抓住了救民稻草。
也不知道是不是安慰剂效应,把氧气管罩在鼻子上大口吸氧,自上而下的不适感真的就缓解了一些。出于感激,我俩互加了微信,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跟聊起天来。
刀郎很自豪地向我展示了朋友圈与过往很多游客的合影,以及携程网上客户给予的好评。我当初选择他们家,也是冲着不少客户留言说他们家服务态度好,对客户有求必应。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对他们家的信任度。
听他介绍,他们家有7个表兄弟,旅游旺季时就在稻城从事游客包车生意,淡季就在家干农活。其中有一个表哥脑子灵活,会在携程网上发布信息接单,其他几个表兄弟就负责出车出人带客户游玩。
刀郎说自己是在5年前入的这一行,起先是跟着他表哥做,那时候汉语也说不好,只能负责开车,经常要走318国道到成都接客人。这几年,稻城机场修好后,来稻城玩的游客多了,汉语也慢慢说得流利了。
言谈间,能听出他很感谢政府的政策,这几年旅游生意火爆,靠着做做地陪赚到了钱,买了辆新的长丰猎豹,家里盖了新房子。刀郎告诉我,他们藏族有个传统,人要是一有钱就马上盖房子,过几年要是不喜欢了,就拆了重新建,像跟钱有仇似的。我听了不禁为当地人朴素的理财观念感到好笑。
有一天吃饭时,出于好奇,我问他手上的伤疤是怎么弄的。他倒也不隐瞒,爽快地跟我说,小时候跟着他父亲做木匠的时候被锯子割的。他们家兄弟两个,他是大哥,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小学没毕业就跟着父亲出去打工。十二岁开始做木匠,他因为喜欢画画,父亲就教他雕梁画栋的活儿,手上的伤就是那时候锯木头时弄的。
为了证明他曾经是位出色的木匠,他饶有兴致地带我去他家参观。他家的新房坐落在S216公路旁的一个山坡上,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四四方方的二层楼房。外表看起来挺普通的,他说这种房子很坚固,住个200年都没有问题。走进去一看,还真是够原生态的,房屋的主体结构全是原木做成的。中庭的几根柱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由一整棵树切割而成,因为树疤和年轮等都清晰可见。
爬上一条既陡又直的楼梯,几乎所有的生活区都集中在二楼。每一面墙上的都是木头雕刻的图腾,因为全是原木打造,因此房内散发着悠悠的木香。除了主人的卧室,还有一间房是专门为喇嘛准备的佛堂,里面供奉了活佛的照片和各种法器。他们家信奉的是黄教,每年都有喇嘛来家里念经祈福。如果你看过《冈仁波齐》这部电影,相信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刀郎爱唱歌,车上永远是循环播放着那几首固定的曲子。他说今年春节他会穿着民族服饰上台唱歌,到时候会有很多姑娘给他伴舞。有一天晚上,我因为高反半夜突然醒来,耳边萦绕的竟然全是白天在他车上听过的曲子,真是“余音绕梁,终日不绝于耳”。
刀郎爱拍照,经常给我出主意,告诉我早上要上哪儿看日出,晚上要上哪儿看星空,翻到哪坐山上可以看到三座雪峰——仙乃日、央迈勇、夏纳多吉,站在哪座山顶可以拍到十八罗汉雪山,冬天哪里的海子好看,哪里有陡峭的大峡谷……
看他那么喜欢拍照,临别前,我索性把一副鱼目镜和广角镜送给他做了纪念,他也送了我一袋自家果园采摘的苹果。在高原朗朗晴空下,我记住了那张露着大白牙的笑脸,和那萦绕在耳边的“扎西德勒……”
回到上海的某天晚上,我正在写作,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刀郎要跟我视频。我打开手机,只见屏幕那头是一对藏族新人正在结婚的场景,台下人头攒动,载歌载舞。“李哥,我上次说带你去看的藏族人结婚现场没看成,这次拍给你看一下,就是这样的,你看到有多热闹了吧……”
“嗯,谢谢......”我又一次被他的诚恳和朴实打动了。
我心向阳,刹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