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喜儿为什么不愿意嫁给黄树仁?嫁给黄树仁不但自已能和父亲过上好日子,而且还能还债”,然后把喜儿的未来描绘成一片金黄色。
还有许多宅斗剧和宅斗文,小妾下场手撕正室,怼正妻,将妻子踩在脚底下,尽得男人宠爱。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情节,正妻将受宠的妾卖掉,赶出家门,并肆意殴打小妾,此种情节的编剧,叫做历史。
历史的泱泱长河中,妻与妾那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所以很多人,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
一 地位之差
《礼记》中记载:“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物也。”
也就是说,妾的地位,如同财物一样,可以随意买卖,相互赠予,只是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也就是奴隶。
妻子对于妾,有绝对管制力,那些妾与正妻争风吃醋,随意诬陷的小说电视,都是为了制造情节冲突而已,真正的小妾,巴结正妻还来不及,把妻子惹毛了,分分钟赶出家门。
妻者,齐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进家门,拜了天地祖宗,行结发之礼,死后入祠堂享香火,进家谱传后辈的。
所以在选择妻子时,男方会首先考虑家世门第,才情,人品,是否贤惠,是否持家,所以会有“娶妻娶贤”的说法。
而妾,一般看长得漂亮吗,好生养吗。
即使在思想开放,女性地位非常高的唐代,也不会例外,《唐律疏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意思是说,妾很低贱,可以买卖,如果有人将妾扶正做了妻子,服刑一年半。
妾生的孩子也要认正妻为母亲,亲生母亲反而是“姨娘”。《红楼梦》中探春是赵姨娘生的,曾经就不认自已的亲舅舅,而认正房王夫人的弟弟为亲舅舅。
唐朝女诗人鱼幼薇,嫁状元李忆为妾,却因为李忆夫人强悍善妒,经常殴打鱼幼薇,因此始终没有入家门,最后被无情抛弃,男方却也什么也不敢说。所以才有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感慨,才有了“诗文候教”的鱼玄机。
而古代文人中,互相赠妾被视为一种雅事。苏东坡就曾多次将小妾送人,据说其中两个还是怀着孕的。
所以妾是完全没有人身保障的,地位非常低下。
哪怕正妻去世了,大部分男人会选择续弦,再娶一个正妻,而很少直接将妾扶正的。
如果官员想扶正小妾,必须考虑到道德和律法两方面的顾虑。
因为一般官员是儒家出身,对于这种道德上不太主流的事情,不太想干。
再一个,虽然除了唐朝,别的朝代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妾不能扶正,否则法律不允许,但他们也会考虑这个妾的出身,是否是清白的,正所谓“良贱不通婚”。
如果这些他都不在乎,恭喜这位妾,是真爱无疑了。
二 不是人人都能娶妾
很多少都以为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古人云,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天子诸侯,也不能有两个妻。
所以,妾也不是人人都能娶的,底层人民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做官的人即便娶妾,也有数量上的限制。
在汉代,如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娶八个妾,正所谓"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汉代史学家蔡邕说"卿大夫一妻二妾",也就是说一般的官员只能是一个妻子两个妾。平民百姓,就不要多想了,早早洗洗睡吧,"庶人一夫一妇"。
在元朝,如果平民百姓四十岁仍然无子,可以娶一个小妾,明朝有子的百姓敢私自纳妾者,赐以四十皮鞭。
1912年,北京政府颁布条例,明确地表示男人只要有钱,养得起,请自便。于是一时之间,很多名人,富人以蓄妾来炫富。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开始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才真正实行起来。
所以,从古到今,所谓的“三妻四妾”“齐人之乐”,从来都是留给极少数特权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