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法则》 作者::威廉·立德威尔(William Lidwell) (作者), 克里蒂娜·霍顿(Kritina Holden) (作者), 吉尔·巴特勒(Jill Butler)
本书讲述了许多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建议通读。本文只摘录其中一些本人认为好的有趣的法则。
一、美观实用法则
原理:人们会认为美观的东西更实用,不管事实是否如此。好用但不美观的设计,接受程度往往不高,也就谈不到是否实用了。这些认知偏见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反应是难以改变的。在人的魅力方面也有类似的现象。研究显示,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之后的态度形成。美观的设计更能促进正面态度的形成,而且人们更愿意容忍美观设计的缺陷。
二、进入点
原理:人们会用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用首页来判断一个网站、用大厅来判断一个建筑。第一印象会大大影响接下来的感受和态度。障碍不该在“进入点”阻挠进入。 全貌点:让人们能弄清方向并清楚检视可做的选择。操作暗示、引导选择。要给人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检视。
案例:苹果电脑零售店一楼:前方玻璃去除视觉障碍,在进入点安排小型玻璃楼梯作为诱导。大型玻璃楼梯作为另一有诱导。进入后,出现一个大全貌点,提供顾客方位感,协助其做出决定,产品沿着空间四周排列,从“全貌点”提供了清楚的选择。
三、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法则往往会运用在新功能、新元素上,已达到经济上的收益。如果与互动相关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设计就是不好的;如果收益超过设计成本,那么就是好设计。
案例:等待网页加载的时间,多久是长?能够接受的加载时间通常说是10s。但是,可以接受的下载时间,得视加载的那个网页所提供的效益而定。某个网页的高效益,可以大大抵消加载要超过10s的成本。相反,低效益的网页根本不值得计算任何加载时间成本。降低互动成本,的确可以改进设计品质,但是如果只专注于改进、简化设计来降低成本,而不去考虑提高互动效益的话,就是一种错误的考量。
四、预期效应
原理:个人预期对他人的预期带来的认知与行为改变的现象。以下几种都属于预期效应:
光环效应——雇主会因为对某些雇员的整体印象好而认为这些雇员的表现比其他人好。 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
霍桑效应——雇员会因为对环境做出改变会增加生产力而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皮革马利翁效应——学生会因为老师对他们的期待而表现得更好或更坏
安慰剂效应——病人会因为相信治疗会成功而感觉到治疗效果 罗斯塔尔效应——老师会因为对学生表现的预期而对学生有不同的态度。
案例:推介新设计时,要考虑“预期效应”,要说服别人,也可以用某种方式建立预期心理,来引导目标群体。而不是让目标群体形成自己的结论。
五、曝光效应
原理:把人们持中立或喜欢的态度反复曝光,会增加人们对这个事物的喜爱。最强的曝光效应会出现在照片、有意义的词句、名字以及简单的形式上;最弱的出现在图像、人和听觉刺激上。曝光效应会随着曝光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复杂而有趣的事物反复出现会增强效应。
案例:许多人一开始时地址越战老兵的纪念碑,主要是因为对这座纪念碑简单抽象的设计不够熟悉。类似的地址也发生在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这些作品的曝光程度随着时间增加,人们的熟悉度也相应增加,于是增进了接受度和受欢迎度。
六、灵活性-实用性折中
原理:具有灵活性的设计,其功能比专业的设计多,但是使用效率较低。但是专业的设计适用范围较窄,灵活性低。所以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可兼得。
案例:瑞士军刀有很多附带的工具,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但是这些工具跟那些专门设计的相同功能的工具相比,使用几率要小,而且使用效率也较差。可是把这些工具放在一起,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这确是任何单一工具无法提供的。
——————————————————————
====我的公众号:Baoling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