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立一个目标,定一个计划,然而最后做到的时候并不多。前段时间听张遇升老师的“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课程”,其中他用滑道模型来把如何入睡做了很好的讲解。其中的的滑道模型,我们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也可以使用。从知道到做到的这个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开始第一步很困难,开始之后的持续过程也很容易放弃。而从滑道的动力和阻力来思考我们为何做不到这件事,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一个无法开始第一步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明白做什么事情对我们好,而是总是被各种理由推迟拖延,只到很久以后都没有开始。从滑道的模型考虑,其实我们遇到的问题是阻力过大,动力太小。在这种时候,我们大多已经有了改变自己的动力,但由于动物本能的短视,我们对于长久之后带来的回报并不是太关心。想进一步增加动力,我们可以试着活在未来,看那些做到了的人和我们的差距,看那些没有做到的人未来如何悲惨。我发现践行中,然而做这些事情也需要有一个动力,而增加的动力很有限。其实这个时候与其增加动力,不如来减少阻力,阻碍我们开始第一步的原因是阻力太大。就拿锻炼身体来说,上来就定了跑3km的目标,就定100个俯卧撑的目标对于我们的阻力太大了。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是从开始做一个俯卧撑而实现了做到。我们也可以试着用类似微小的目标来作为第一步的开始,因为做到这些事情的阻力非常小。当我们的目标是背一个单词、看一句英语、练一行字、做一个仰卧起坐这样微小的事情时,阻力几乎为0。只要我们有那么一点点动力,就很容易大过阻力开始行动起来。完成了这一步,就好像在滑道上,我们开始滑动了,这相比于永远观望要好得多。
一旦开始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持续的做下去坚持到达成目标的时刻。依然从滑道的模型来思考,我们还是分别从动力和阻力两方面来看。我们需要想办法为自己来增加足够的动力,来获得加速的过程。否则一直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可能对我们身体的锻炼微乎其微。微习惯的作者,在完成一件微小的事情后会大笑或者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是把我们的行动和快乐关联起来,让我们逐步上瘾的一种方式。等度过了初始阶段,行动的成果开始显现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这样来欺骗自己了。像跑步来说,一般都需要跑过3km才能进入跑步的愉悦模式。只要我们通过微习惯让自己逐渐的度过了3km这个阶段,慢慢我们就进入了正反馈模式。而在成果显现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遇到别人的赞美和鼓励,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动力。从阻力方面来说,在开始还没有成果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收到来自身边的人冷嘲热讽以及自我怀疑,这对应于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要想摆脱外部阻力,当我们开始的阶段,可以试着远离那些喜欢这样做的人,而和那些喜欢鼓励人的同道一起。而通过网络也就更加容易找到和我们一起处于开始阶段的人,会相互鼓励获得动力,而没有了闲言碎语来给我们负能量。从自身的阻力来看,我们最大的阻力可能是对于自己没有做到的时候,对自己的怀疑、惩罚和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让我们走上从入门到放弃的道路。要克服自身的阻力,就要学会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开始阶段的笨拙和做不到。
最后一点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更好的滑道中,那么我们就更加容易达成目标。那些修得高,坡度陡的滑道上我们会滑得更快。这个滑道应该对应于我们实现目标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阻力和动力系数,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会帮助我们更加能轻易的做到。如果我们选了一个近乎平着的滑道,当然滑起来慢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停下来了。而最适合我们成长的方法,就是需要我们不断践行实践来寻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