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我读历史最慢的一次。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这些别人看来拗口的古文我读着并不难。而打开这一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企业史,却无比的缓慢而凝重。这是一段我都在经历和成长的历史。这些人,这些事,都在我的经历和成长中得到见证。我是历史的经历者,见证者和缔造者。读着这些印在苍白纸上的小五号文字,仿佛也在打开我自己一样。
这是一个刚刚结束纷乱而不知去向何方的国家,这个国家将在未来的四十年中缔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传奇。在那个时代,谁也不知道,她的未来将发生什么!而嗅觉灵敏的人们,已经开始闻到变革大潮的味道。我们在现在的报纸电视网络上经常看到的人物们开始逐一登场。他们在谱写着自己的历史,他们在谱写着中国企业的历史,他们在谱写着属于自己和那个时代以及影响至今的传奇。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规则与秩序的重建,混乱和有序的结合将在那个时代上演,而一部中国企业史和企业家的历史画卷已经展开。向我们讲诉着那个已经过去的时代。留下的是经历者,后来者无尽的思索和探求。
历史是有温度的。正如人是有温度的一样。每个事件都只能作为那个时代的特例。脱离时代和时间跨度的研究历史事件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后来的企业经营者才能因时因势因事去分析,反思和借鉴,得到适合自己,适合企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正如一九七八年的变革开篇的那样,从光明日报的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论开始。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来,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的结果会告诉你是正确还是错误。师父当年曾经和我讲过,任何脱离了生活的修行都是假的。这也是从那个时代延续至今的历史告诉我的一句至理名言。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异想天开。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做起,向最好的结果。慎终追远,以结果为导向。
那一年是一九七八年。页码第十五页。柳传志,任正非,马蔚华,段永基,刘永行,黄宏生,李东生,陈伟荣,牛根生,王石,南存辉已经登场,在各自的境遇中浮浮沉沉,全然不知,自己将会是影响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大陆已经没有了资产,华人首富李嘉诚穿着中山装有些诚惶诚恐的出现在那一年国庆的天安门城楼上。
这一年,国家领导人出访了31个国家,接待了15个国家的领导人。这一年,读买新闻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说,中国即将开始一场新的经济革命。他的预言很准确。从此之后,波澜壮阔,巨浪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