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演化,并不是为了在动物园取悦人类。熊猫要在野地里生,野地里长,在那里经风雨,见世面,在那里追求爱情,这才是真正一个生命。”
----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办法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大熊猫曾是濒危动物,如今终于降级为易危动物,数量2千只左右。
这一切离不开很多人,包括国家领导,国家政策的努力。
从1963年开始,全国陆续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岷山片区,大相岭片区,小相岭片区。改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当地居民开始从事养殖,旅游,教育行业,或是加入巡山护林的队伍。
总结一下为了保护大熊猫,国内现在有几个主要的现行方向。
今天先说说潘文石教授带领的科考团队提出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方向。
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的团队曾经在四川做过科考,后来又到秦岭驻守十多年,观察秦岭大熊猫的生存情况。
一
以科考为目标的潘文石团队
1、兴起由来
潘文石教授被称为“熊猫之父”,他是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动物学家,野外工作者。
八十年代初,潘文石团队在卧龙研究两年半,1983年出版了《卧龙的大熊猫》
八十年代关于大熊猫濒危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竹子开花说,一种是大熊猫无法自然繁育说。
因为这两个别有目的的谎言,因此当时国家批准捕猎野生大熊猫圈养来保护大熊猫。
潘文石教授认为竹子开花说很荒谬,大熊猫在地球生活了几百万年,竹子已经不知道开花了多少次,都没有灭绝,所以它们面临灭绝的原因肯定不是竹子开花。
同时他也认为繁育困难这个说法也很荒谬,在他观察多年后发现雌性大熊猫每两年生一只崽崽,可以连续生六胎以上,而且它们种群里面有避免近亲繁殖的措施。
当时他为了搞清楚大熊猫在八十年对面临灭绝的原因,带着学生长期驻守在秦岭观察记录大熊猫的生活。
他们发现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活动规律:
(1)在繁育这件事上,雌性占主导,雌性留下繁殖标志,雄性前来竞争打斗,争夺交配权,最强者胜出。雌性大约每两年发情交配,然后生下崽崽,一生之中至少可以生六胎崽崽。
(2)女儿长大后远走他方,避免近亲繁殖
(3)儿子会留在妈妈领地附近,甚至会将妈妈领地圈入自己保护地内。
经过对野生大熊猫娇娇一家长达十几年的观察记录,他们最后得出结论: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办法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2、项目发展
经过他们十多年的努力,潘文石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先后出版了《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继续生存的机会》。
后来国家同意潘文石教授的建议,陆续喊停林业局对森林的砍伐行动,这些当年以砍伐森林为目标的单位转型为国家大自然保护区,包括潘文石教授当时科考所在地长青林业局改编为长青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的濒危情况转危为安,得以继续繁衍生息,并逐渐从濒危降级为易危。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保护荒野,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为目标。
3、商业运作
潘文石团队的研究是公益性质的,没有掺杂商业利益。相反他们研究所需支出往往需要潘教授想办法在国际上筹集经费。
比如说当年潘文石教授常驻的长青林业局停止砍伐,转型为自然保护区的时候,除了有中央拨款安置工人的未来外,潘教授也动用他在国际上筹集的几百万美元经费来帮助他们转型。
仔细想想,潘教授团队的努力方向有点像老子的无为思想。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办法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人类无需插手太多,只需要保护好森林,保护好荒野栖息地,然后观察,大熊猫自己就能继续繁衍生息。
潘教授团队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的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就是他们当年做科考的地点,当年几乎被砍光树木竹子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有名的森林荒野,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共同栖息地。
在陕西还有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等,这些陕西大熊猫基地的名气给人的感觉是整体上都没有四川的大熊猫基地的名气大。
不过它们的研究方向、经营方式、商业运作都比较类似。甚至可说说陕西那边在仿照四川的做法。
所以后续会继续以位于四川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两个为主说说其他两个方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