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里有一段描写爸爸看着自己儿子的话:
儿子的羞怯和迟疑激怒了他,他心目中那个自信的年轻人一下子缩小成紧张的小男孩,瘦弱、矮小、像个驼背一样畏畏缩缩。尽管他不愿承认,内斯—那个扭着脚,一只脚踩在另一只脚上的小家伙—-让他想起了自己这么大的时候。
同时他还想摇晃儿子,扇他一巴掌,硬把他逼成不同的人。
我昨晚的心情和这位爸爸如出一辙,我眼睁睁看着我女儿在游乐场转来转去,想跟别的小朋友交朋友,却因为小朋友的父母在旁边而羞于开口,她走过去又假装若无其事走开的样子激怒了我。我又想到二十分钟前她去买冰淇淋,我让她喊阿姨过来,她回头看我,小小的脸上写满了难为情。
我似乎是嫌自己不够愤怒,越是看她窘迫越是跟着她,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我想看到反转,我期待她能自信又勇敢。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小时候被忽视过的父母们都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胆小羞怯,他们迫切的希望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优点,希望落空时就暴跳如雷。而当他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缺点时,他们则会像轻视自己一样轻视自己的孩子。
然后他们会大声训斥孩子,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强行把自己认为对的却无法做到的事情强加给孩子,却完全不顾及担惊受怕的孩子。并且心存幻想,希望孩子听完自己的“金玉良言”后立刻就能脱胎换骨,变得勇敢自信。
就像上文里面的爸爸一样,甚至想摇晃孩子,扇他一巴掌,硬把他逼成不同的人,一个符合时代标准和讨喜的人。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甚至被这种恐惧支配着。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们自己的不自信与软弱,而他们却把改变的重任交给幼小的孩子,因为逼孩子总比逼自己容易。
还有一层原因是父母们确实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羞怯而错过重要的事情。他们已经有了一些阅历,明白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确实出于一片好心。只是孩子难为情的样子触怒了他的神经,他一下子变得恼怒,用了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本就羞怯,父母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更是让他们手足无措,他们表现的更胆小,而这却让他们的父母更加恼怒了,他们不知不觉加重了训斥的语气,孩子则更害怕,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此奉劝各位软弱的父母们,不要把你的恐惧和那些人云亦云的想法强加给你的孩子,不要把这个世界强加给你的孩子,世界不一定是对的,你的孩子不一定是错的。
实在不行你自己上,不要把年幼的孩子挡在前面。你的任务不是把你的孩子变得跟别的孩子一样,而是阻止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是真实的人类,不是机器人,人类要都是一模一样的,那要那么多干什么?
最后想说,你要是怕孩子的不勇敢影响他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你好好跟他说,蹲下来鼓励他,而不要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实际上却干着伤害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