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是在刚中专毕业的那个暑假。
确切的说,那时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对我的人生启发很大的。
因为在那个档口,正是我面临刚从学校毕业回来踏入社会,要靠自己谋出路的时候。只是我和孙少平所处的年代不一样。孙少平在黄原城谋生时正是刚改革开放时,1980年前后,那时我才三岁。我到深圳谋生时,正是中国刚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工人下岗潮。
和书中的孙少平一样,我对在家务农也是不甘心的。
当时孙少平给我做了榜样,并在精神和行动上指明了方向。不要怕外面的辛劳和险恶。
虽然穷得一无所有,还是出去闯吧。最穷无非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那时只是在书中体会了,一个人在外求生存谋前程的艰辛。其实并没有真正体会过。
可是在那时,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这样一个精神的支柱和信念。无疑也是难能可贵的。
一晃在深圳打工二十多年了。吃了很多苦的我也终于成家生子度过半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日子逐渐小康。我觉得人的拼搏状态也在慢慢减弱。
当年的激昂斗志和拼搏的源泉呢?
我决定重读《平凡的世界》,试图去寻找。
再读这本书时,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是,我已经是经历了很多世事的人。
我发现和书中的孙少平初闯黄原城相比,我当年闯深圳时比孙少平更苦。
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居无定所,啥也不会,流浪在深圳找工作。
孙少平至少还能在黄原城找几个远房亲戚和老乡。
而且我和孙少平虽然都没有一技之长,孙少平至少还有一身劳力。
我可是连农村人的蛮劲都没有啊。可想而之,当初是多么的困难。
好在,我们终究都没有向生活低头。生活不能打倒你,就终会给你一条活路。
书还没有读完,继续读,继续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