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正在忙着给小女儿洗头发,大女儿轻轻地走到我跟前,小声说:“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就会没有安全感,很害怕。”
我抬头看她,她手里依旧拿着她的“宝贝”——其实就是一件脏衣服,不停地拨弄着,表情中满满的胆怯。
我顿了一下,一丝忧虑掠过脑海。“你在害怕什么?”我问。
“不知道。”她回答。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莫名其妙地害怕的?”
“不知道。好像一直都这样。”她眼眶里开始有眼泪在打转,“妈妈,你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啊?这是为什么啊?”
我沉默。心口像是被一块石头压着、堵着,几乎喘不过气来。
关于这一切的根源,我一直害怕去回忆,因为想一次,就等于把伤口撕开,再伤一次。
十年过去了,我原以为这一切只要不去想就都过去了,然而过去的伤,却刻在孩子的记忆里,一直都没有抹去啊!
01
那是2007年的夏天,我生下大女儿。
当时的我们,虽然都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是初次为人父母,除了生活和工作不稳定以外,还有情绪情感和心态的不稳定。
没有收入的生活,因为突然多了一个孩子而压力倍增,日夜照看孩子,不能好好休息,我一时也难以适应。再加上婆婆的强势,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一度难以维持,我每天都焦头烂额,烦躁不堪,甚至连续很多天以泪洗面。
那些日子,爱人对我恶语中伤,婆婆对我指责和摆布,自己不被理解,无人支持,情绪和生活失控,心情如坠深渊,用绝望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女儿的照料可想而知是什么状况。除了喂奶,基本没有肢体、语言和表情的交流。偶尔还有争吵发生。
在她六个多月时,我给她断了奶,留给婆婆,让她成了留守儿童的一员。
据说她每天夜里哭,大概哭了一周。
后来不哭了,成了一个很乖的孩子,也很少笑。
半年之后我再见到她时,她早已不认识我。睡觉时要拿着一件旧衣服,一边用手拨弄着,一边闻着,嘴巴做出吮吸的动作。
婆婆还是强势依旧,与爱人之间仍然裂痕未消,我心中还是伤口难合。
就这样一直延续到她三岁。
2
她三岁时,我和爱人回到老家。她的留守儿童生涯结束了。
她长大了许多,只是有一点没有变——睡觉时要拿着一件旧衣服,一边用手拨弄着,一边闻着,嘴巴做出吮吸的动作。
因为她是个女孩,婆婆和爱人都催促我生二胎。看当时的情形,我如果不生男孩,他们是誓不罢休的。婆婆甚至给我放话:“俺家娶个媳妇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你要结婚时说你不给俺生男孩,我们就不要你。你看人家某某家,人家本来也有钱,人家婆婆说,媳妇不生人家就找别人生。”
且不说现有的孩子有没有养育好,我可以退一步答应生二胎,但是谁又能保证一定是男孩呢?那段时间,爱人站在婆婆一边,与我争吵不断。
我们数次要去离婚。由于我对女儿有太多的愧疚,不忍再去伤害她,所以我选择忍耐,去赌一赌。
但是,我输了。
自从检查结果出来,得知又是个女孩,婆婆逼迫我打胎未遂,就和我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大女儿目睹了无数次的家庭战争,经历了妈妈无尽的哭泣和烦躁,还有随时可能爆发的坏脾气。迁怒,苛责也成了家常便饭。
3
二女儿出生后,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小女儿白天睡觉,夜里不停地哭闹。我夜里照看小女儿,白天还要忍受婆婆的冷嘲热讽、怒目相向。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彻夜失眠。更别说照顾大女儿了,根本没有精力。
由于自己心里也是一团乱麻,我不仅没有时间陪她,也没有精力和耐心陪她。
以为自己有些文化,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我一窍不通。不懂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懂如何呵护她幼小脆弱的心灵,不能给她有安全感的环境……
除了不懂教育孩子外,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自制,这是我最大的问题。
从小的要强性格,加上近几年生活的变化,内心的压抑,让我脾气越发不好,动不动就发火。大女儿手足无措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抹去。每次对她发火后,就是痛心的自责,自责之后还是无法控制自己再一次重蹈覆辙。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大女儿也在慢慢地长大。对她,我除了愧疚,就是自责。
4
作为一个母亲,我无疑是失败的。
在婴儿期,没有给她足够的陪伴和安全感。在幼儿期,没有安静地陪她游戏和成长。在儿童期,没有给她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从她出生以来这十一年里,没有给她一个安定温馨的家,没有给她一个情绪稳定、爱她并包容她的母亲,我罪孽深重。
到如今,她仍是如此,睡觉时要拿着一件旧衣服,一边用手拨弄着,一边闻着。
我知道,那件旧衣服能给她安全感,那是婴儿早期妈妈给的感觉,她只是依赖最初的安全感。她的安全感在她六个月的时候便失去,再也找不到了,在现实中再也没有找到。
那时的事情她早已不记得,但是情绪记忆一直都在,那种感觉一直都在。所以她会天天拿着一件旧衣服,不停地闻,所以她会突然说没有安全感,害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怕,是对妈妈突然离开的恐惧,是对家庭硝烟弥漫的焦虑不安,是对妈妈会突然发脾气的心惊胆战。
这两年,随着和婆婆关系的缓和,和爱人互相理解的重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日益平和,我渐渐地对自己和孩子的心理也有了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一直想对过去的缺失有所弥补。
但是,孩子已经长大了,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她脾气不好,容易发火,追求完美,情绪波动大,十一岁了还不愿一个人睡。
要想改变,并非易事。
5
重建安全感,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首先,要保持家庭的良好氛围、避免父母情绪的起落。如此才能减弱她内心的焦虑不安。
其次,对于曾经的家庭氛围和我个人的过失,做深入、客观的剖析,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告诉她,父母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会犯错。在不断学习和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想去改正和弥补,争取她的谅解。
告诉她,父母多么爱她。但是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局限性,这种爱没有很好的表达,以后我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让她体会到对她的爱。
该如何去表达爱呢?
父母的接纳和鼓励,是对他们的爱和包容,也是让他们内在安全感建立的基础。所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正面引导和强化,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鼓励,多拥抱她,反复告诉她父母多么爱她。
让她慢慢体会到,父母对她的爱是踏踏实实存在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根据大女儿目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来看,当她发脾气的时候,坚决避免盲目压制和批评,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情绪。因为这个时候,冲突出现,关键点暴露出来了,这是改善情绪反应模式和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
要允许孩子适当宣泄情绪。当她宣泄完之后,趋于平静的时候,去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她梳理情绪,引导她认识和表达情绪。鼓励孩子少想某件事情“可怕”、多想“怎么可能”(增强孩子的勇气);相信和鼓励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做主(增强孩子的信心)。
让她发现,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可怕,没有那么糟糕。
同时,还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随时做出应对和调整。
心理治疗中有个疗法叫催眠疗法。它是让人进入潜意识状态,发现他过去的创伤,催眠师同他的潜意识一起回到过去,进行疗愈的一种方法。我一直对此很感兴趣,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女儿回到过去,对她做一个真诚的忏悔和心理补偿。
目前我还在继续学习中。
人永远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流水如时间,一刻也不停地逝去,所以人永远也无法回到前一刻,更无法回到过去。
孩子的成长尤为如此,无法重来。
所以,所有的父母们和未来要成为父母的人们,谨言慎行,多反省和修炼自己,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做父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父母之后,不要逃避养育孩子身心的责任,因为我们肩负和决定的是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幸福。
人生,是一场修行。养育孩子,是人生中最大的修行。
作为一个失败的母亲,我深感抱歉!希望我迟来的抱歉和忏悔能换来你接下来人生的安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