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假期,我们带着孩子去乡下看望孩子的太奶奶。中秋节阖家团圆,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大人们做饭、聊天,孩子们疯跑打闹,场面好不热闹。
我抱着两岁的女儿四处参观,和各位长辈们打招呼。可是问题来了——
表哥很热情地递来早就炸好的地瓜条,女儿伸手便要接。我连忙按住女儿的手,自己接过薯条。因为薯条已经凉了,我担心孩子吃了胃不舒服。我不好意思说嫌薯条凉,只好跟表哥解释说孩子饭前不吃零食,怕影响吃饭。表哥听了很是诧异,随即开启了唐僧模式:
“没事,这不是零食。”,“你们这管得也太严了。”,“没事,吃一个不要紧。”……
我只得抱着女儿走开。
后来,我们去陪太奶奶。太奶奶喜欢我女儿,便把她抱在怀里。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太奶奶手里多出一个小奶油蛋糕。只见老人家环抱着女儿,左手拿蛋糕,右手拿勺子,正要往女儿嘴里喂。我刚想开口阻止,恰巧这时我公公进屋看见了,连忙呼喊“哎!妈!不能喂!”我的婆婆看见这一幕也随即也说不能喂,我这才开口劝说孩子的太奶奶。太奶奶的手停在半空,纳闷地看着我们。于是我和婆婆一唱一和地劝说着老太太,告诉她孩子饭前不能吃甜食,吃了甜食便不会好好吃饭了。孩子太奶奶泱泱作罢。
平时在家,女儿的一日三餐,我和婆婆一直是商量着来。但是在三餐之外的东西,公婆在喂之前一定会征得我和老公的允许。我们全家在孩子吃东西问题上基本上达成了一致,也有了难得的默契,尤其是外出串门时。我们平时从不给孩子吃凉、硬、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等食物,出门也是一样。即使在别人家做客,我都会严格坚守自己的原则。对那些“吃一点不要紧”的劝说,都置之不理。当然,有时会有些尴尬。
2
我表姐和我正好相反。逢年过节或是朋友聚会,亲朋好友给孩子吃的,她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盛情,只好照单全收。在家里,儿子的零食饮料被她严格把控,一到了别人家孩子就撒欢开吃。表姐和我说她最头疼的就是逢年过节带着孩子聚会,孩子吃过别人家的零食饮料,回家后吃饭变得挑食,还总和她要零食吃。她需要费很长时间很大功夫才能劝导儿子放弃要那些零食饮料。
3
上班后,和同事小王说起这事。
小王的儿子今年6岁,她说她遇到类似情况没有像我那么苛刻,也没像我的表姐那样没有原则。她只会拒绝别人递来的那些平日里绝对不给孩子吃的东西,例如:碳酸饮料。至于其他,多少允许孩子吃一点,一旦孩子吃多,她会及时提醒儿子。
平日生活中,她喜欢随时通过各种机会告诉儿子哪些东西不健康,哪些东西小朋友不可以吃。例如,每当路过奶油蛋糕店,她会告诉儿子面包和奶油蛋糕都是什么做的,植物奶油和动物奶油的区别,它们对人体的作用等等。每次逛超市,路过饮料、零食区域,她会教孩子看成分含量和配料表,尽量挑选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她和老公也以身作则,不给孩子吃的东西,他们也不吃。久而久之,她的儿子自然而然就不乱吃零食了,她也不需要像我们一样陷入对孩子的无尽劝说与斗争之中。
4
听了她的育儿经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
碍于面子、照单全收、不去拒绝别人给孩子的食物固然不可取。那么,不顾他人的盛情与好意,严格坚守自己的原则显然也是不讲情面、不近人情的做法。还是像小王那样好,虽坚守自己的底线,但同时也照顾了别人的情绪。当然,只靠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让孩子吃零食,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关键还在于如何教育和引导,就像小王那样,你说呢?
本文首发《父母必读》微信公众平台,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