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用于公司的日常生产调度管理,实现对生产成本的实时控制与分析、调度管理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工艺管理的综合评价与及时记录考核、各种事故下自动弹出的事故处理预案以及综合能耗控制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规范车间的各项正常管理、统一车间的信息化管理,加强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和改善产品质量。为实施MES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主要面向生产层,它将随着工艺流程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为了使得该系统不但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系统应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式开发,在系统的技术框架中采用多层体系结构,从而使系统具有业务变化的适应性。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由“一个中心、一个门户、三个系统支撑平台和两个核心平台”构成。一个中心指数据中心;一个门户指综合信息门户、三个系统支撑平台指安全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和系统监控和管理平台;两个核心平台指基础信息平台和核心应用平台。
数据中心用来保存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中的所有数据。由于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所设计的数据资源类型复杂,包括关键生产设备数据、生产运行数据、将来的遥感影像等多种类型数据,数据量大、相关性强、一致性要求高。因此,要求建立信息标准来统一进行数据管理,并且在统一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基础上,指导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建设数据仓库的过程中,需定义出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仓库模型、融合策略、软硬件环境、信息流程以及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等。
基础信息平台是生产运行调度人员进行数据与信息管理的基础平台,负责对数据中心数据模型的维护、基础信息的更新与管理。
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
核心应用平台用于日常生产监督、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编制、计划下达,成本核算以及统计分析等。
综合信息门户为系统内外用户提供了一致的信息访问方式。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将形成用户端、接入管理层、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存储层,在安全平台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的支持下,系统可通过不同渠道如内部网站、客户端、通信网关、呼叫中心等形式为各种用户终端提供服务,从而保障同一身份的用户从不同渠道进入系统时,可获得一致的信息。
系统监控与管理平台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维护管理。监控是其关键应用,可以分为系统级监控(技术平台、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程序等)、应用监控、数据传输监控、告警处理等几个层次。
应用系统的安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管理,如数据、访问权限、功能权限、分析权限、数据交换、加密、身份认证等。由于内部涉及的多个子系统,外部未来也要与众多的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在采用专门的安全平台来保障整体安全的同时,还在应用系统内建立安全管理平台,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配合,主要用于维护数据与应用层面的安全,同时通过该平台维护自身的安全参数,设置防护等级与加载常用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