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句点
日期:2016年7月3日
天气:永远都是笑话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即使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那也证明不了什么,因为理由只是理由,如果真的充分了,那就是证据。
而这次,我不得不说,再见我的大学,再见我的青春。
这一个月,过得生活,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匆匆忙忙”。匆匆忙忙的忙着道别,匆匆忙忙的忙着聚会,匆匆忙忙的忙着怀旧,匆匆忙忙的忙着鬼混,匆匆忙忙的只是想给自己最后的大学一个以后充实的回忆。
可是,你不舍的,不代表最后的结局就是“互相舍不得”。或者说,对于青春,对于大学,我们原来都是“单相思”。
记得同学在学校给我们准备的茶话会上带回来的一句话:“当你走出母校,你就不在是母校的学生,而是校友”。无情中夹杂些心酸,然而却只能无力的去接受事实。
记得在毕业生晚会上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母校就是你们的家,以后不管是贫富贵贱,都要常回家看看”。可是,回去后只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果选择接受印象中的美好,那么,离开后我选择再也不回去看如今的现实。
记得在班级聚会上导员说的一句话:“我就想静静的坐在这里,一句话都不说,因为我怕一张嘴,呈现的都是海市蜃楼”。不敢去想以后,更不敢面对现在,原来在任何时间点,人都是如此感性的脆弱。
记得自己曾对自己说过这么一句话:“四年的时光,自己得到了自己该得到的一切,也得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上苍对我如此厚爱,以后我要更加厚爱自己”。
不知不觉中,才发现,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外表,而是一群人的内心。
记得的太多太多,就像四年的每一刻每一秒似乎都该记住一样;忘记的太多太多,就像似乎还是拿着录取通知书刚走进大学,却突然发现,一觉醒来,手里拿的竟然是毕业证和学位证。
之所以没有写忘记,是因为如果写出来了,又怎么能说是忘记呢?对于忘记似乎只能写下“忘记”,而后是一连串的省略号。
曾经想象过这样的场景,毕业后的我们将会如何以天之骄子的身份退场,却不曾想到,原来自己竟然是被学校勒令,必须在七月一号中午十二点前离开。天之骄子,呵呵,到最后成了天大的笑话。
曾经,自己一百个鄙视加一千个不情愿来到的地方,突然发现,当自己不舍了,却成了她的“累赘”。突然发现,原来大学啊,就是以你当初来的姿态对待如今离开的你。
曾经有太多的曾经摆在我的面前,可是它却不是爱情,珍惜了又能怎样,大学不是谈恋爱,谈成了它就会跟你走,而是终究会有“离婚”的发生,即使再去维护,也无法改变结局。如果上苍再给我一次愿望的话,我只想对我的大学说一句话“我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如果非要在这场恋爱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太舍不得你,最美的青春“大学”;太舍不得你,编织我零零散散的青春的人儿!我想要记住的太多太多,其实,记住是有可衡量性的,什么是最大化的记住,那就是,没有了忘记。
也会因为某物而想起某人。
以后的日子,或许我会变成一个睹物思人的人:
看到了香菜,我就会想起偏要说香菜臭的花花;
看到了醋瓶,我就会想起一顿饭就要半瓶的小屁孩;
看到了四川俩字,我就会想起被叫整整两年江狗逼的我亲爱的江狗狗;
看到了拼音差到爆的小学生,我就会想起四年来从未问过我某字怎么拼写的小白子;
看到了仰天泪流满面打不出喷嚏的人,我就会想起打喷嚏从不发声的奶奶;
…………
太多, 太多, 太多, 是66人,67人,68人,还是更多呢?
其实就是为了,完整到没有忘记。
我不想停止回忆过去的青春大学,可是它却只有四年,一回头才发现,原来即使回忆,也只有四年的量给我们回忆。
就像大学,终归会在四年划上句点,而回忆大学,也有它最后的句点。
其实,什么所谓的一辈子友情,真的很难很难,那是用四年的真实加上余生的回忆才能换回来的东西啊。
我不确定,未来的自己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想要的虚无缥缈的友情,所以,我想给自己留下一个激励自己的证据。就是今晚,就是这些文字,就是自己的自己。
即使有最后的句点,即使避免不了说再见,即使避免不了泪流满面挥手告别: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我青春里的人儿。
但是,我只想用回忆来拉长我的记忆,告诉未来的自己: 曾经, 某个地方我曾来过,她叫“陇桥”, 某群人我曾相遇,她叫“你们”。
爱,某个地方的某群人, 爱,陇桥的你们!
最后的句点,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