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嗯哼家的杜小玉与中文里的“猫”
编号001
认知语言学
最近芒果台的《妈妈是超人3》热播,霍思燕家的嗯哼又一次成为了众人的焦点。从《爸爸回来了》到《爸爸去哪儿》再到《妈妈是超人》,观众一点点地见证着嗯哼大王的成长,然而,本周播出的《妈妈是超人3》中,作为嗯哼家重点关照对象的杜小玉,却吓坏了一票网友。
其实,杜小玉属于猫中尤达——加拿大无毛猫,全身无毛,自然也是猫毛过敏的重度铲屎官们的首选。
然而,明显具有猫的外形,也拥有一只喵主子应有的一切傲娇属性的杜小玉,却为什么被众多网友质疑其作为“猫”的身份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对世界的认知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面对繁杂的大千世界,人类先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观察,对世界上的各种物体进行感知,把不同的物体有序地分门别类,进而发展出特定的词汇指代各类客观物体。以“猫”一词为例,人们首先要在客观世界中感知、认识到猫的存在,并且认识到猫与狗等其他动物的不同,归纳出“猫”这一概念,才能发展出“猫”一词来指代猫这种动物。
把猫从成千上百种动物中分离,单独归为一类,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认知过程叫做范畴化(categorization),而将“猫”从头脑中的认知变现为“猫”/"cat"/ネコ等词汇用来形容“猫”这一概念。因此,当我们在谈论杜小玉是不是中文概念中的猫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杜小玉是否符合人类目前为止对“猫”这一范畴的普遍认知。
那么,中国人认知中的猫是什么样的呢?或者,更通俗点说,什么样的动物能被中国人用中文定义为猫呢?
这是百度百科对猫的定义。从中可以提炼出几点作为人类一般认知中“猫”的自然特点:
1. 头圆
2. 四条腿,脚有肉垫
3. 夜行,食肉
4. 运动神经发达,大多能飞檐走壁毫无声响
而我们将杜小玉的档案调进来比对一下:
杜小玉:头圆;四条腿,脚上有肉垫;夜行,估计应该也不是吃素的;从预告片来看,运动神经异常发达,怀着五胞胎还能身轻如燕,自由地在嗯哼家穿梭。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就在,以“猫”为集群的样本中,杜小玉不是中国人眼中的“好猫”,而是一个处于边缘位置的“坏猫”,或者说,她是一个“坏样本”。
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我们先从整体上感知(整体感知holistic perception),然后将其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物体所具有的具体的属性。“猫”这一范畴下可以有很多种实体的猫,例如蒙冤已久的“土猫”中华田园猫。“土猫”作为一个整体先被人类感知,而“土猫”们“土土的”个性又将他们与波斯猫等“洋猫”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了人们脑中对“土猫”的认知。
各种猫拥有各种属性,而这些属性或多或少都会互相重合,不然人们也就不会把它们都归为猫,而这些重合的属性交集可以被称为“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ence)。各类喵主子们彼此之间重合的属性越多,其作为“猫”的印象就越为强烈,其典型性(typicality)就越明显。
与此同时,就好像选秀节目中导师的票永远比观众手中的票值钱,每个属性所占的权重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而且,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认知不仅受到了大自然的影响,更受到了来自同类的干涉。比如对“鸟”的认知,不同国家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中国人可能觉得最普遍的鸟是四害之一的麻雀,美国人可能觉得是那只一直被追杀的mocking bird(知更鸟),而日本人可能觉得会是成天啊啊啊叫还会袭击行人的乌鸦。
在现代中国人的认知中,一只典型的“好猫”应该有可以撸的毛,应该负责傲娇地萌,应该高冷,外形(可能)应该与中华田园猫出入不大,这样的猫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猫”。
而杜小玉作为一只猫,拥有很多猫的共性,性格也很catish,可是,作为一只猫,她真正做到了“一毛不拔”,也没有了很多中国人眼中的“萌点”,因此其作为一只种花家的“猫”,不够典型,也因此会被很多人质疑其“猫”的地位。但是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猫都面临着严重的脱发问题,杜小玉也说不定会翻身“猫”奴把歌唱,成为一只“好猫咪”。
温馨提示:
1. 日本的乌鸦不仅伤人,还会记仇,而且体型不小,来日游客请勿冲动
2. 加拿大无毛猫(Sphynx)一只两千至两万不等,请酌情购买
扩展阅读:
《认知语言学导论》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 & 汉斯-尤格·施密特著;彭利贞 & 许国萍 & 赵薇译;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