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可以从五个维度来理解,即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和创意运用能力。其实,五个维度也是有级别的,即分级阅读能力。之前,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我们按照不同年级进行了分级阅读的分析、理解,可以看出,所谓的分级阅读也是有体系的,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不同学段之中,建构了相应的阅读体系。
随着阅读策略的实施,到小学最后学段,或者到了小学毕业阶段,五种阅读能力渐渐地提到了综合程度。许多综合能力的运用渐渐地体现在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训练题上,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里。即使小学一二年级只有课后思考训练题,而没有文前提示语,我们也需要建构新的阅读体系,实施相应的策略阅读。现以“获取信息”为例作一浅谈。
一年级
一年级获取信息以直接获取为主,兼顾阅读能力的提升。课文中常出现的体例是以“找到句子,读好句子”为主。而且,这些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样的编排要求,让学生可以直接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即文中重点语句,便于读好。
如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课文《棉花姑娘》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对话。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课文《端午粽》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课文《彩虹》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课后思考题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文《要下雨了》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之上,有所提升。既巩固了一年级所学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又有所提升。按照课后思考训练题的要求,不仅可以直接找出句子,说出文意,还可以借助图片获取相关的信息。
1、从文中获取信息。课文《找春天》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课文《枫树上的喜鹊》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从句子中获取信息。课文《雷雨》课后思考题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泡泡语说:加点的词用得真好!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课文《一匹出色的马》课后思考题三、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①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从图与文中获取信息。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思考题二、默读第3自然段。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课文《古诗二首》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想想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三年级
三年级要求能初步提取与内容、情感直接相关的显性信息,根据需要初步筛选信息。具体说,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能根据需要从相关信息中加工出新的信息。也就是说,三年级不仅要具有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
1、直接整合信息能力。课文《荷花》课后思考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
花瓣儿 花骨朵儿 莲蓬 衣裳
课文《花钟》课后思考题二、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课文《火烧云》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课文《赵州桥》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略读课《小虾》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2、间接整合信息能力。
课文《蜜蜂》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密封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说说您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课文《剃头大师》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阅读课《昆虫备忘录》文前提示语: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能提取与内容、情感直接相关的显性信息,根据需要筛选信息。要求①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②能从文本中找出多个信息。③能整合文本的信息。
1、直接整合信息能力。课文《古诗词三首》课后思考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乡下人家》课后思考题三、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略读课《芦花鞋》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2、间接整合信息能力。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课文《母鸡》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课文《白鹅》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课文《小英雄雨来》课后思考训练题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略读课《芦花鞋》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五年级
五年级能提取与内容、情感、形象等相关的多个显性信息,根据需要准确筛选、提取信息。要求①能提取与内容、情感、形象等相关的多个显性信息。②能根据需要准确筛选、提取信息。
1、提取多个显性信息的能力
课文《祖父的园子》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牧场之国》课后思考训练题三、作者笔下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翻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课文《杨氏之子》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手指》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2、准确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跳水》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略读课《猴王出世》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略读课《童年的发现》文前提示语: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您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我们明确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样一来,随着实验的进程,渐渐地找到了丛书与教材的有效整合点,从而,有效落实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
获取信息可分为直接获取,间接获取;直接整合,间接整合;直接筛选、整合,间接筛选、整合。小学1——5年级是一个分级进行,逐级提升的过程,到了小学毕业时,这些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定能够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