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月中旬晨读分享了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后学习了之后也在一直努力的践行。
当时大神说他留着自行车,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平衡消耗,使目标与激情一致,那是他不能放弃的休闲时间。
这一招,毫不费力被学会了。因为人总是更容易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事项。
而我所谓的休闲时间大概就是玩手机了。等到自己意识到这样其实是对自己的放纵的时候,便开始上网查找相关时间管理APP,主要不是为了管理时间,而是为了对抗手机的诱惑。
刚开始使用的"我要当学霸",一旦开启模式,除了白名单的APP,其他的APP根本不能打开。使用了一天发现还是有些欠缺,又陆续找了一些别的软件,像"拾光"、"学霸拯救地球"等等,种种原因试用不下去,而自己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已经太多,便临时启用了"番茄TODO"。
虽然刚一开始的体验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后面APP的更新,体验感逐渐加强,学霸模式更是杜绝了手机带来的诱惑,看着自己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少,而高效学习的时间逐渐延长,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和手机的PK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前久而久之的舒适养成了之前的惯性,现在的学习也成了一种惯性,连晨读感悟都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想必不久之后减少互联网对自己的干扰无需再靠毅力来抵抗。
习惯是什么,是你一旦某一天没有用它,便感觉少了太多的东西。
说到科学规划自己的每一分钟,我几年前便试过,因为现在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有时候是24小时待命,一点点小的意外,便可能打乱全盘规划,而我又是那种"循规蹈矩"之人,一旦计划被打乱,那些沮丧感和挫败感只会让自己彻底破罐子破摔!
而现在大概的规划自己每门课程所需时间,一天可用时间,有个大概的安排亦能够很好的实施自己的计划。
本来我或许安排整个上午都学习某一科,可是人的注意力有时候很难长时间集中,集中不了依然强攻,效率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个时候果断停下,开始另外一门的学习,既当做休息,也没有浪费时间。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方法不必雷同,适合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