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开播以来热度不断,不仅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演员及所有幕后人员贡献的优良作品。
还有作者叙述的平凡生活中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婚姻,家庭,感情,职场问题。
这部剧目前更新到10集基本都是讲述有关离婚的案子,当然这种案子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的案件。
作为实习律师的左娜一方面劝客户张如梅答应老公离婚的诉求,一方面在父母离婚的风波中左右为难。
更让她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成了小三。
当了小三,怀孕了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竟然想要当她的后妈。
最好的朋友成了父亲的小三,得知这一真相的她边开车边失声大哭。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可他们这种做法,没有道德可言还大言不惭,明目张胆。
01“引狼入室”
蔡晓蕾是左娜的好闺蜜,当年她找不到工作是左娜的母亲把她介绍给了丈夫。
让他带到他们公司去安排工作。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工作到最后竟然来抢恩人的地位。
现在蔡晓蕾怀孕了,左娜的父亲左大建就想着要离婚。
他觉得以前为了家,他错过了太多,这次再说什么也不愿意错过了。
老来得子对他来说心里万分欢喜,当蔡晓蕾说要拿掉孩子的时候他慌了。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因果,谁也不知道走这一步结的是善缘还是恶果。
《漫长的季节》里面身处水深火热的沈墨帮助了喝醉呕吐被赶下车的殷红,却换来了她贪慕虚荣的出卖和背叛。
间接毁了沈墨一生,现实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从前看见过一个故事一个男子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
多年以后被他救了的那个孩子,救了他落水的儿子。
虽然我们不知道现在的哪一步是才是最正确的。
但是身为妻子最好还是不要介绍漂亮女人给自己的丈夫。
当然这不是他们出轨的理由,但是人性是贪婪的,充满欲望的。
就像你今天本来没想着吃小龙虾,可是有人端了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到你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忍住不下筷呢。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但是俗话说,防火防盗防闺蜜,身边的人有时候比陌生人更可怕。
人心难测,那些绑架,凶杀案多数都是亲近之人所为,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永远不要试图去挑战人性,也不要随便考验感情,尤其是经过岁月洗礼变成白水面条的感情。
02 纵容
左娜的母亲劳春雪很早就知道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拈花惹草。
可是她的想法是只要她回家就好。
有句话说不要怪你身边的人变成了你讨厌的人样子,那一定是你默许的。
他进一寸,你让一尺,不断地试探和挑战到最后距离再也无法缩短了。
左娜跟母亲说不如就离婚了吧。
劳春雪说,你爸只是个孩子,他在外面玩累了,会回家的。
直到左娜告诉她,小三有了孩子,他们有了新家庭。
她难过,哭泣,甚至割腕自杀,但是她还是不愿意离婚。
她自欺欺人的以为不管外面的花儿多么娇艳,丈夫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她这个年老色衰糟糠之妻身边。
曾经有个人也跟青瑶说过一句话,男人吗,在外面有点什么都正常,只要回家就好。
当时小女孩不懂,现在觉得凭什么。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权利,人格,责任和义务也平等。
婚姻不是仅仅一张证书,那是责任和契约,不想遵守契约不想负责任可以不结婚。
跑题了,只是想说纵容只会让伤害你的人更肆无忌惮,曾经觉得在外面过一夜你没说话,没啥。
后来几天不回家回来了你依旧笑容满面。再后来觉得离婚你也不在意,索性孩子也一并有了。
婚姻的真相就是爱的时候海枯石烂,不爱的时候天本地裂。
凡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一味的纵容是不行的。事不过三,过了这事就成了过不去的坎。
03 原生家庭
老春雪第一次知道左大建出轨的时候大哭了三天三夜。
但是她的母亲劝她,“男人就像孩子,孩子犯错了你能把孩子扔了?自家的男人,你不原谅别的女人原谅了,就被别的女人捡走了。”
每个人的经历无形中塑造了认知,外公回头了不代表左大建一定会回头。
更何况这样的比喻本身就不合理,男人和女人都是成年人,大家领证,拍婚纱照,举行婚宴,都是平等的。
男人怎么就成了孩子了,等着喂饭,留着出去闯祸,然后老婆给擦屁股。
那干脆包养孩子算了,干嘛还结婚。
左娜的外婆和外公婚姻生活也不幸福,外公曾经也出轨,但是后来还是回归家庭。
而且对她的外婆特别好,所以她的外婆才会这样跟劳春雪说。
执着于母亲的想法,婚姻是信仰,一定不能主动让出位置。
那这信仰都是错的还坚持啥,本身占的是茅坑,占着不臭的慌吗?
老春雪和左大建不幸的婚姻同时也影响了左娜。
当同事问她喜欢什么样的男生,竟然说是不喜欢活的。这是内心有多深的伤痕啊。
婚姻不幸的家庭有时候早散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04
托尔斯泰在他的佳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结婚的理由只有相爱,离婚的理由千千万万。
曾经誓言坚如铁,如今谎言漫天飘,不是爱不在,只是人变了。
这世间最大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年少的时候特别喜欢花格子裤子,长大了觉得好土。
人也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觉得她就是仙女,是一生的挚爱,但是誓言不是诅咒总会不攻自破。
爱着爱着,时间走了,皱纹多了,钱多了,事多了,感情淡了,就不想要了。
且行且珍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