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誉安 Day100@365日更营
今天这个日子特别的特别,值得纪念。日更正式达到了一百天。感觉很平静,少了在日更五六十天时对于一百天的热烈期盼和热烈庆祝一番的设想。
日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每天的文字依旧乏味,甚至仅仅是像日记一样的碎念。但对本已空无一物的大脑来说,碎片至少也算是些许的填充物。老话说:苍蝇腿也是肉啊。
一百天了,在现在看来,它是一个比较整的数字。所以细细思考一番,跟每天抽出时间看看书,发发呆,陪着小儿子玩儿,带着大女儿学习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所以在以上的思维基础上,对于樊登读书,从最初的狂热追逐,也逐渐进展到当前的思考性阅读。樊登读书是一部启蒙性的扶梯,它很适合搭载着像我一样远离了阅读很长很长时间的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轻阅读”,甚至站在严格意义上,连阅读都不算。
原因有这么几条。
之一,阅读两个字,一个要阅,肯定得用眼睛看;一个要读,无论是大脑还是嘴巴,甚至是将书拿在手上时的触觉,纸张通过空气传递到鼻子的味道。而樊登读书,它是通过樊登的声音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传递,真的是读,但读者不是我们。只能算作听众。
之二,樊登阅读的成立是个逐步明朗的过程,它针对的就是现代人没有时间进行阅读的痛点。将一本几百页的书籍,转化成不到一个小时的声音文件。尤其适合开车的路上或者班车的路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既然自己没梯子,那别人愿意分享一下自家的楼梯,总归也是好的。
之三,樊登阅读的基础。自然是创始人樊登,从它选择书籍的几个维度便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樊登其人。他原来是领导力的讲师,所以针对职场方面的工具类书籍非常推崇。他又是一位父亲,所以亲子教育类的书籍自然也在书架之上。明星解读产品—《正念的奇迹》,源于他自己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个人IP的时代小趋势他已经欣然搭载其上。
之四,樊登在很多的解读中自己也强调过,他选择书籍的维度很大比例是工具类。所以无论哪个方面,他首先都先看是否有可操作性。这点显然也踏在了当下众多用户的痛点之上。
我大概用了将近一百天,听了五十余本樊登的书籍解读和作者专访。也买了一些实体书,当开始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发现也开始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出来。因为樊登从他的角度和他的思维将书籍读薄,好像榨汁机一样将他认为精华的部分提炼和总结出来,分享给听众用户们。
因此,如果能够自己读实体书自然是首选,其次是听读书类的转化型知识。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