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史记》百讲,学习笔记系列042-5
宋国的特殊性
箕子这番政治伦理原则的阐述,主要强调的是遵循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法则,政治公平公正,顺从民意,厚植民生,任用贤良,除暴安良,凝聚人心,共治太平。
这些思想和西周提倡的人本主义精神相一致,对西周以至后世的儒家政治伦理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宋国正是商朝人文政治的继承人,保留着商朝文化的传统,必须弄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宋国的行为。
周武王赞同箕子的见解,将他分封到朝鲜,并秉承“兴灭国,继绝世”(《论语·尧曰》)的政治伦理,立纣王的儿子武庚(子姓,武氏,名庚,字禄父,沬城即今河南卫辉市人)来继承商朝血脉。
后来”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武王灭商后,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爆发,武庚参加了反叛,遭到镇压。周朝重新立微子,来存续商朝的香火。微子是纣王的庶出兄长,政治主张和箕子一致,周武王推翻商朝,他持商朝祭器,肉袒面缚,代商朝向天下谢罪,投降周朝。
为原初商朝宋国怀有文化自负。东周时代,齐桓公称霸,宋国也跃跃欲试。齐桓公死的时候,正好是宋襄公在位,他以为时机已到,决定在宋国鹿上之地,召集诸侯,举办会盟,自己充当领袖,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