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因为年龄限制而被迫走进婚姻的时候,选择对象的出发点因为缺少情感因素而要考虑的更加完整一些。因为为了爱而去结婚和为了结婚而去结婚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是步入婚姻的几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1.看着不讨厌:只有你看着他不反感你才能够接受他的言行举止,我们每个人各自成长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对待生活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习惯,要想做到幸福婚姻的基础中,无条件接纳是非常关键的。而让我们做到无条件接纳的根本就是,这个人虽然没有那么激情的爱,但是也不反感。这也是获得婚后良好夫妻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2.近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婚姻是每一天累计而成的,面对婚姻当中的不可回避的经济因素,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必要的基础。要知道,不论我们今天是去看电影还是要把钱存入银行都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但是只能选择一种的时候,就有可能有分歧。要是分歧能够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类似而降低,避免生活中琐事的烦恼几率也就会降低很多。
3.对待未来有近似的规划:婚姻当中必要的因素还有双方的老人和未来的孩子。对待老人,我们的赡养孝敬是否能够达到共识,是否能够做到相对无条件付出的内心平衡;对于孩子的到来和教育的规划是否有共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对于这类问题会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强势专制的朋友可能会在教育问题上犯急躁粗暴的错误,比如自己自信不足的父母会让孩子完成自己很多没有完成的理想,比如成长过程中有过暴力经历的朋友有可能会用类似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是现实婚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构成婚姻的稳定。
4.性格、认知的匹配:相同的兴趣爱好未必有适合彼此的性格,你们虽然都爱看书,但是以后结婚后不可能两个人捧着书本过日子,婚姻是生活的经历,不是图书馆看书。所以兴趣爱好和性格匹配是不同的,这个不要混淆。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利弊,没有好与坏的性格区分,只有适合与否的性格匹配。这个性格、认知的匹配我个人认为还要更动的考虑对待金钱、人际交往的态度。比如:两个善良外向的人,一个把社会朋友的交往功能是以必要的情感补充为主;一个把社会朋友的交往功能是以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关系维护为主。都是交朋友,但是由于认知中对社交意义的不同认识会让他们未来生活中出现一些矛盾的隐患。
在婚姻对象的选择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初婚的男人是草,二婚的男人是宝。我很认同年龄是让选择范围受限制一说,但是我不认同这种对于婚姻选择的标签化理解,经历过婚姻的人,或许才会真正的珍惜来之不易的第二次婚姻,也才会知道自己真正适合、需要的爱人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你仍要考虑对方离婚的因素是人格缺陷还是其它。
此外,学历高低和工作稳定与否是我们害怕走进婚姻的一个“理由”,当自己对自己能够拥有幸福婚姻没有自信的时候,会用各种的理由和条件去限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谁说学历低和工作不稳定的男人就不是一个好丈夫?好丈夫和学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缘分到来的时候,一切择偶的条件就突然的变得那么的苍白。
如果你不巧在周围朋友中“剩”下来,对于在“剩”的生活中如何面对,我觉得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剩”的生活未必不精彩,未必前途就那么晦涩,要有自信和更多的兴趣爱好来充实自己,当你的生活快乐了,你就可爱了,当你可爱了,你的爱情也就不远了。如果单纯的为了婚姻而婚姻,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烦。
从这种意义上讲,婚姻是没有末班车的,毕竟你拿着自己命运的时刻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