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散步,遇上了一个学生家长,我们谈论起他孩子的一些事情。
当妈妈的自豪地说:“我儿子考上这么好的大学,都是我陪读的功劳啊。”
当爸爸的附和着说:“是啊,他妈妈当年那么好的工作都辞了,一心陪着他读书。”
“比我们家孩子聪明的,也没考过我儿子啊。”
原来,这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时候,妈妈就辞去了工作,陪读,一直到孩子考上了大学。
所以说,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须陪读。
其实,近几年,陪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家长认为:要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就得看着,陪读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真的是这样吗?他们说的似乎有点儿道理。
我表妹家的孩子,在小学学习成绩在全校都名列前茅,到了中学,成绩就有点儿下滑。
凭着他的聪明劲儿,也考上了重点高中。
可是考上高中以后,他就迷恋上了游戏,再加上早恋,多次被学校警告处分。
最后连个专科都没有考上。
我表妹一提起这件事儿,就后悔:当初咋就没陪读几年呢?
难道非得陪读孩子才能有出息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家附近有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国本大学。一个女孩儿,三个男孩儿,他们哪一家也没有去陪读啊!
由此可见,是否陪读,要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控制能力。自制能力强的孩子不用陪读,自制能力差的孩子,还是陪读的好啊。
再说,陪读也要讲究方法。
陪读不是看护,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在看着他。如果那样,反而适得其反了。
有多少家长,自己工作丢了,陪着孩子读书,到头来孩子学业无成。家长孩子的挫败感可想而知了。
不是陪读了,孩子就一定会有出息。
所以说,陪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陪读应该是对孩子在生活上的关照,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合。
陪读,主要是陪伴孩子在精神上成长起来,要密切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到了高中, 一般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根本没法辅导。学习的事儿,家长是帮不上忙的,孩子只能自己学。
所以,我不建议家长把工作都辞了,一心一意陪读。我认为,家长可以该工作工作,让孩子走读,这样能增加沟通的机会,避免对孩子管理的疏忽。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在家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陪读,父母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在精神上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成功事例。
孩子考上了高中,父母就在高中附近租了房子,白天,孩子上学,父母工作。晚上,孩子上完自习,回家住。
这样的陪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父母没有因此失去工作,孩子也没有多大的压力。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孩子的性格也是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
陪读,不陪读,朋友们,你们怎样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