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我心 Day7 5月14日 晴
《婚前心里需要过的一道坎》
和男朋友恋爱一年多,水到渠成,准备谈婚论嫁。
期间被问最多的问题是,“你准备好没有?”
男朋友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和我一起过一辈子。
一辈子,好长,一辈子的责任,一辈子的包容,一辈子付出与一辈子的共同担当。
“我需要准备什么?”我问。
“你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要有个心理准备就行。”他说。
即使是这个心理准备,我也在心里打鼓,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两个人在一起,没有矛盾,没有磨合是不可能的。我和他在一起一年多,也会有很多磕磕绊绊。也会有一道心里过不去的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回答“我准备好了”时会产生顾虑?
昨晚双方父母见面,商议准备结婚事宜。父母见面前,我问敖然,紧张吗?
“紧张!”
“紧张什么?”
“紧张爸妈们意见出现分歧,谈崩了。”
“如果谈崩了,我们还会在一起吗?”我在心里打了个草稿,没有问出口。
虽然老爸老妈们不是初次见面,两个大家庭也经常聚会,我的爸妈还算开明,不拘小节。敖然爸妈也不小气,顾全大局。在商议儿女婚事上谈崩了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俩担心,或多或少会有分歧,如果出现分歧了,我们该怎么做?
结果我们担心的事,当然没有发生。大家高高兴兴地聊天,聊想法,聊建议。
那么为什么我心里还是有一道坎过不去?在婚姻面前,为什么我还是会把父母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在我做心理准备的时候,我最怕的还是婚后会不会冷落我的父母?
我是独生子女,我有个完整,幸福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性格,做事的态度都言传身教于我。我生活的大家庭中,我的父母教会了我担当,和孝顺。我的奶奶和外婆教会了我独立和坚强。他们一起教会了我家庭的重要性。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有着明确的分工,父母主外,奶奶主内。父母在外做生意,奶奶在家做饭,洗衣浆裳。家中有老,如有一宝。后来奶奶去世,一家上下,还是不习惯了很久。
因为毕业时,奶奶在家摔断了腿,我回到小城镇,从来没有离开过。顶替了我奶奶的角色,下班后就回家做饭,希望能够分担一点父母的辛劳。
如果习惯你,就把我自己当作你。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分担一些家庭的责任。
在婚姻面前,我害怕我在家里的这份角色会改变。我心里上害怕爸妈会因为我不在家,变得不习惯。
当然,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首先,敖然也是个传统的人,我们商量婚后和父母住,不分家。娘家婆家都在同一个城镇,一个住南门,一个住北门,穿城一条街,离得不远,两边都可以居住。
其次,我的父母比我想象中要独立,坚强得多。他们的快乐,不是建立在我是否在家这个事件上面的。他们有他们追求快乐的方式,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我才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原因肯定是来源于我成长过程中对一些事情的理解,但是现在,这样的想法我该放一放,该去追求自己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该去组建自己的家庭,去感受人生其他角色的乐趣。
愿我快乐,愿我幸福。
愿我的父母们拥有更多快乐,愿他们健康,幸福。
(晨起于英伦半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