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当你在小X书上搜“图书馆”,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教你如何在“最美图书馆”拍打卡照更出片的各路网红。
从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天一阁,皇家藏书楼文渊阁,到新建的上海钟书阁,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没有一个图书馆,是网红的足迹未曾踏上的。
也许你会觉得不适,感觉这背离了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的使命。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这并不是背离,这是命运。图书馆从降世的第一天,就是人人向往打卡的网红地。
两千多年前,遥远的古希腊时代。埃及国王托勒密决定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图书馆,打造一座人类文明的灯塔。
书,建造图书馆的必需品,这无疑是一句废话。但在当时,书在彼时被视为非常稀缺的珍宝,一册难求。
托勒密国王组织了一群神秘的书籍猎人,全力搜罗世界上所有的书。
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由一位大祭司主持工作的,如寺庙般地存在。当时的人们几乎是以朝圣的心情,去敲开天堂般的图书馆的大门。
但是,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去这座图书馆打卡的。
在古罗马社会里,能否读书阅读,主要取决于社会地位。只有坐拥资源与财富的上层贵族,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社会上并不具备完整的图书产业和图书市场。当有钱人想读一本书,要么等其他贵族朋友馈赠,要么借来一本书让家奴手抄一遍。而那些抄写书籍的家奴,他们没有受教育权,有的甚至不识字,却要为贵族描摹知识的样子。
这是西班牙作家伊莲内·巴列霍在《书籍秘史》中的描述。
你看,从诞生的第一天,图书馆就是个兼具打卡使命的圣地。
哪怕在今天这个大家都不太亲自读书的时代,人们依然乐得去图书馆打卡,即使只会翻几页,闻一闻纸香的味道,然后按照攻略照个照片。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不爱知识了嘛?
不,这恰恰说明,无论我们变得多么懒,潜意识里是拥有对知识的向往。
无论是想收尽天下藏书、却不愿与天下人分享的埃及国王,希望占有知识、却让无知者为自己描摹的贵族,停不下刷手机、却总还是想去图书馆停一下的普通人,书一直是令所有人着迷的存在。
2
在不识字的奴隶不再为贵族抄写书籍后的很长时间里,阅读也依然是一件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贫富的事情。
林海音在《窃读记》中分享过这样的窃读经历——
为了不被书店老板喝斥赶出去,她如同做贼一般藏在角落里读书,有时要走过几家书店才能找到想读的那本畅销书,有时一本书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为了抵御长时间读书中途的饥饿感,她还会提前买好两个铜板的花生米装进口袋,宁可委屈肚子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窃读”的机会。
她曾偶然读到的一首外国小诗,便抄录下来,贴在床前。
“穷人有好多苦痛,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一个唏嘘的现实是,即使今天全社会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在各级教育机构积累图书资源,但城乡之间的现实贫富差距,依然在孩子们中间隔出了一道阅读鸿沟。
无论在图书馆数量还是图书资源规模上,大城市都远远超过偏远地区的乡镇农村。
在图书馆数量和总藏书量上,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均拥有100个以上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也稳居全国前三,而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偏远省份拥有的图书馆数量尚不及发达地区一半,图书总藏量更是连发达地区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在学生人均图书量上,北京、上海的小学生均图书已经达到55.3册和46.2册,而西部较好省区(川渝陕贵等)生均仅11.14册,有的省区(如云南)生均才8.7册,最低甚至在3册以下。
大城市孩子们触手可得的阅读资源,可能是偏远地区孩子们几十年也难以实现的梦想。
3
今年5月,61岁的知名作家刘诗伟来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阅读课。
这是一所坐落于陡峭高山上的小学校,孩子们每天走过崎岖山路到达学校门口后,还要登过168级台阶才能入校。
在这堂一个多小时的阅读课里,刘诗伟讲授了许多关于读书写作的经验技巧,并一再鼓励孩子们多多读书:“阅读是增加见识的重要途径,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这次公益阅读活动中,柳林乡中心学校获赠了3000多本图书,以及100多个篮球、足球、跳绳等体育器材。授课开始前,孩子们已经拿到了部分捐赠图书,包括《格林童话》《童年》《草房子》《水浒传》《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在翻看这些书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光。
这样的阅读课已经开展了很多次。
去年5月,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来到云南大理州洱源县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阅读课,并带来千余册图书、体育用品和生活物资捐赠。
11月,儿童作家刘芳芳来到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上了一堂阅读分享课,并带来2000多册的新书和文具、体育用品捐赠。
12月,作家张明扬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第二中学,为高三学生带去了一堂关于“为什么读书”的阅读分享课,并带去了6000册捐赠课外读物及教辅书籍。
今年5月,三秦都市报社社长高敬毅来到陕西余下镇旧泉坊村西安惠安小学山阴分校,他和他父亲都曾是这所小学的学生,在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公益阅读课的同时,也带来了3000多册捐赠图书。
还有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鞠萍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拉齐尼小学的公益读书课,作家赵焰在安徽大别山区泗河实验学校的读书课,儿童文学作家喻红、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阅读专家马玲在江西温汤镇社埠村小学的阅读分享课……
而实现这些作家文人与偏远地区孩子们课堂连接的,是拼多多的“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从2021年4月第一季“多多读书月”,拼多多拉开了“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的序幕,联合地方政府、主流媒体、知名作家等,先后来到四川、湖北、新疆、青海、贵州、陕西、安徽、云南、甘肃、江西等地的山区中小学、特殊学校,为孩子们捐书,和他们一起读书。
2021年底,拼多多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宣布迭代,未来将更专注于社会公益责任建设,并邀请加入该计划的作家参与“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带去阅读和知识。
如今,“多多读书月”已迎来第三季,更多作家文人前往偏远山区学校与孩子们课堂交流,为更多山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
捐书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更有意义的是,在那些顾盼神飞的阅读课上,孩子们看到了,原来读书后,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4
今年4月20日,“多多读书月”第三次起航。
这项大型正版图书补贴计划,是拼多多联合国内上百家主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作家等共同发起,以平价好书、知识普惠为原则,以百亿补贴加持读书基金官方补贴超500万册正版经典图书,进一步推动“平价好书、全民悦读”。
没错,继“水果自由”“数码自由”之后,拼多多还能让你拥有“读书自由”。
高性价比的平价好书有多受欢迎?
第三季“多多读书月阅读榜单”显示,活动期间,35.8%的下单者购买了5本以上的图书,对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76本的数据,可谓“一次性囤了一年的书”。
家庭藏书量常常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越是发达富裕地区的家庭,大多在读书上的投入越高。在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期间,广东、山东、江苏依次是“拼”单量排行前三的省份,北京、广州、深圳则是订单量最多的城市。
城乡家庭有贫富差异,但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并无二致。
早在2020年拼多多在三区三州助力脱贫攻坚时,就发现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阅读群体对于平价优质的正版图书存在迫切需求。
在那些没有网红图书馆,甚至都没有像样图书室的山区农村学校里,孩子们关于读书的愿望朴实而简单:只要能有多一些书可读就好。
2021年4月份,拼多多将知识普惠确立为长期战略,并发起了“多多读书月”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扶持优质作者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和“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把知识普惠送到广大农村地区。
“为你读书”,是公益行动,也是理想愿景。
迄今为止,拼多多已协同多位作家、诗人等,持续前往四川凉山、湖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陕西、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带去有声有色的阅读课堂,并发起公益捐赠,已累计捐赠图书近20万册。
这20万册捐赠图书,是知识普惠走进偏远山区的足迹,也是全民阅读在乡村家庭的微小实现。
公益捐赠,只是拼多多践行知识普惠的其中一环。捐赠优质图书,设立读书基金,发起百亿补贴,最终实现可持续地推动优质图书下沉到中国广阔的乡镇山村地区,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付出。
积铢累寸,聚沙成塔,一个接一个的读书项目能唤起人们内心对知识的延绵不绝的热望,因为读书能给读书的人积累不断行进的力量。
每一本书都是一点照耀前路的微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穿越厚重历史的旅行,每一个浸润于阅读的孩子也都会收获拥抱世界的勇气。借用伊莲内·巴列霍写在《书籍秘史》里的话来形容这种感觉:
拥有图书相当于在钢丝上走平衡步;相当于努力捡起宇宙散落的碎片,拼成有意义的图案;相当于面对混乱,搭建出和谐的建筑物;相当于将聚沙成塔;相当于将我们害怕遗忘的一切找个地方守护起来;相当于拥有世界的记忆;相当于筑一道堤坝,抵挡时间的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