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历史,大凡涉及清朝的,都没有什么好词,比如"腐朽没落""闭关锁国"等等。其实,清朝不少皇帝相当有作为,比如康熙皇帝,他就是帝王中的佼佼者。即使到了现当代,他的很多思想和做法依然没有过时,非常值得我们,尤其我们的年轻人学习。
不满足于父辈所创下的丰功伟绩,主动选择"自找苦吃"而非"坐享其成"。这是我们要向康熙皇帝学习的第一点。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完全可以坐享其成,轻松度日,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十多岁的少年,本该天真烂漫、心无城府,而他却心思缜密,反复地琢磨一个问题:在如此辽阔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我能做些什么呢?
很快,康熙就盯上了朝廷的两大重臣:鳌拜和吴三桂。他非常清楚,这两个人有着炙手可热的政治权力,要铲除这两个大"毒瘤"谈何容易!
但康熙没有退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决意迈出向他们、也是向自己艰难挑战的步伐。十六岁上,以雷霆之势,干脆利落地除掉了鳌拜集团。修整几年后的二十岁,康熙又向吴三桂开战,而这是一块更硬的骨头,整整花了八年时间才取得彻底胜利,真可谓"八年抗战"啊!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年轻人应该向康熙皇帝学习,学习他拒绝养尊处优的生活,选择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没有心安理得、一成不变地继承父辈的基业,而是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胆识魄力重新洗牌,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一个创业者。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我们年轻人要向康熙皇帝学习的第二点。
从秦朝开始,许多朝代都有修补长城、加固防御工事的传统。当朝廷里有人指出长城多处倾塌,应该抓紧修筑的时候,康熙却表示不同意,认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而不是靠这些砖块去守卫。他撇开长城,另辟蹊径,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在长城之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每次为期二十天的"沙场秋点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每年秋天都要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个方法,不但使王公大臣们保持勇猛、强悍的生命力、战斗力,不至于在奢靡安逸中"娱乐至死",顺便还可以对北方边境起到一个威慑作用。
康熙一生总共参加了四十八次围猎,他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实打实真干,而且每次都身先士卒,躬身示范。即使晚年,他也创下一天射杀三百一十八个兔子的纪录,始终保持着蓬勃强健的生命力。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整天宅在家里,足不出户,沉溺网络,精神萎靡,吃不了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一副未老先衰、摇摇欲坠的脆弱丧态。可悲可叹!
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力。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向康熙皇帝学习的第三点。
康熙不但武功高强,拥有强健的人格体魄,而且积极拥抱汉文化,精通儒家经典,甚至认真研究西方自然科学,比如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学习完全出自内心的热爱,而不是外在的功名利禄或者炫耀装逼。他以身作则,向王公贵族和广大民众做出了最佳的榜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迭代日新月异,要想屹立不倒,你唯一可以仰仗的终极利器就是养成不断学习、持续精进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