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小册 图丨网络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康熙皇帝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如果把所有皇帝的业绩都写成一份份简历的话,那康熙皇帝的简历绝对是其中金光闪闪的一份。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十几岁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又先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大败噶尔丹、驱逐沙俄。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大清朝从一个根基未稳的朝代,变成了康乾盛世的开端。
康熙皇帝绝对是一个有话题、有故事的皇帝,影视剧中也有很多关于康熙的形象。个人觉得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是相对偏正剧、又比较好看的一部剧。
这部剧里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大部分人可能只注意到康熙的英明神武、圣君明主的一面。但康熙也有受挫折的时候,也有脆弱的一面。
1 擒鳌拜之前,受过一次重挫
康熙幼年登基,后来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专权自重、日益骄横,成为威胁幼主、威胁皇权的权臣。
康熙十几岁的时候,意气风发, 想趁一次外朝内官同朝议政的时候扳倒鳌拜,提前亲政。
可惜时机不成熟,反被鳌拜逼宫,自己这边的苏克沙哈也被下了大狱。康熙生气自己受挫。他既恨鳌拜,也气有的大臣临阵脱逃、装聋作哑。自己这个皇帝在朝堂上可是丢人丢大了。
下朝之后,十几岁的康熙郁闷至极。越想越气,拿起手边的果子就朝镜子上丢过去,留下一片污渍。苏麻擦了镜子,小康熙就继续丢,苏麻再擦,他再丢。康熙越想越气,拿起茶杯就砸茶杯,拿起花瓶就砸花瓶。
这是康熙第一次受大的挫折,不过好在有孝庄太后,帮小康熙谋划,并联络首辅大臣索尼,两方联姻,实力大增,这才渡过这道难关。
年轻的康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急躁,于是隐忍了几年,最终智擒鳌拜,实现了皇权集中。
大家称颂的只是康熙的擒鳌拜,却很少提到他在这之前所经历的难关。其实他的心里也有一个脆弱的自己需要面对。
康熙的功绩,除了擒鳌拜,还有平三藩。在平三藩的过程中,康熙也经历了挫折,而且是更大的挫折。
(↑ 少年康熙)
2 平三藩之前,差点成为亡国之君
康熙20来岁的时候,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三个藩王分别割据云南、广东、福建,渐渐成为尾大不掉的态势。
这三藩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还有很大的地方政治影响力。他们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特别大的不安定因素。
年轻的康熙想尽早实现大业,决定撤藩。三藩之首的吴三桂一面假意同意撤藩,一面积极准备战事。
就在康熙以为万事顺利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之后三藩都反了,本来来勤王的察哈尔王也趁势反了。大清半壁江山沦丧,国家危在旦夕。
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康熙也在几个亲近的大臣面前,一边流泪、一边含泪交代事情。这个时候的康熙,经历了从来没有过的脆弱。
他跟几个大臣说迁都盛京,让几个大臣主理朝政;还让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魏东亭拟旨,准备退位。他躺在躺椅上,一脸的心灰意冷,他念着,让魏东亭拟旨:
“朕决定退位,请太皇太后垂帘理政,朕有言在先,如果吴三桂反了,朕情愿引咎退位,现在三藩都反了,连察哈尔也反了,大清半壁江山沦丧,这都是朕的罪过,这个皇上朕当不了……”
后来他被孝庄太后一顿骂后,终于明白:那些危难不在外面,最大的危难不是那些叛军还有造反的太监,而是在他自己的心里。他不能败于自己的心魔;要想打败吴三桂的话,首先就要打败自己的心魔。
所以虽然有脆弱的时候,虽然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是他最终坚持下来了,这才有了以后的平定三藩。
======
平鳌拜、定三藩之后的康熙,心理上成熟了很多,然后才有了之后的统一台湾、大败葛尔丹等等。
所以在康熙金光闪闪的履历背后,其实也都有他脆弱的时候。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脆弱的自己。脆弱不可怕;站远一点,从一个更大的维度看,脆弱只是人生的一环,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
来自:赵小册(yinhuato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