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这三部作品,构建的都是科技高度发展下的扭曲社会,然而本书还是和另外两本有所不同。书中并没有一个“老大哥”般的集权存在,也没有以恐怖和监视贯彻意志的国家机器。相反,“新世界”中的人们自觉幸福美满,和乐融融,“美丽新世界”的称谓,由此而来,这也是本书描绘情景令人困惑之缘由:既然身处社会之中的人的主观感受满足,客观条件也堪称进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这个社会的合理性?
这是胚胎培养技术所代表的科技进步的错吗?
其实,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身不是错,科技恐慌论者自己也未必抛弃科技。但是科技进步也并不必然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反乌托邦”的预言已经明白告诉我们,科技进步也一样会造就桎梏人性、摧残人性的工具。如果将来社会当真朝“美丽新世界”的方向发展,那么那也绝非人类的进步,而是人类的倒退,因为其是一个病态的,不义的社会。
用什么来判定社会是“义”还是“不义”,是道德吗?但是道德本身难道不是世易时移?
也许,如果只是以“维持社会运转”来定义道德,那么其的确会随社会变化而变化。但如果是从“人”的角度,从道德是肯定人而不是否定人的角度来看,那么只要“人”还存在,就应该有不变的“普遍道德”,来作为判定社会的准绳。
“新世界”满足了人的各种欲望,又如何是“非人性”的?
因为其所满足的只是人的基本欲望,而否认了人本应具有更高需求,扼杀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之道。人依靠“原欲”而存在,但绝不仅仅只是欲望的生理容器,这是弗洛伊德不曾指出的。文明和思想,也绝不是欲望的简单转移或宣泄,而是真正的升华。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就是否认人之区别于动物。
人不是动物吗?
从生理意义上来说人也是动物界的一员,是灵长目的“裸猿”。但是在社会意义上,人之不同于动物也是不容辩驳的。迄今也唯有人类,不仅仅是被动适应这个世界,而是主动认识世界、抽象概括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目标,就是脱离自然母体束缚,全面发展自己的理性认知和创造力,使自己成为健全的存在,而不是沉溺于婴儿式的欲望满足,只知服从于社会的价值观。
即使可以为困惑找到答案,新世界的曙光也仍然不曾消散。“美丽新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在身边。面对如此世界,你又能做什么?无能为力,随波逐流?这恐怕是相当部分人的答案,难怪“猪的生存哲学”大行于世。不过,既然还有阅读本书的读者存在,对这个世界也许就还不至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