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另外一种可能 -
如何正确看待高敏感型人格的特质
高敏感型人格的人,是比较特别的人。
“与社交性社会的常态格格不入,高度敏感、灵魂脆弱,与周围的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为此痛苦不堪,但是他们也因此拥有不曾被发掘的惊人潜能。”丹麦的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说了这样的话。
或许你已经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某些敏感型人格的特质,或者确定自己也是高敏感型人格,那么,请不要简单地把自己限定于自己所理解的范围之中,停留在对高敏感型人格的片面认识上,而是试着去理解和探寻其内在的意涵及背后的联结。
被称为“高敏感型人格”,或许会被别人当成一个显眼的标签,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合理地看待这个问题更为妥当,是否贴标签,在于自己如何看待标签,以及如何理解你面前的这个东西。
这样的标签是用于认识自己的一个归纳的概念,只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干扰。在我看来,这样的标签,是我们所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我们心里对自己本身强化的一个固定概念。
而当你认为自己就是高敏感型人格的时候,不要因为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特定类型,然后根据这个角色给自己设定限制,片面地认为自己就是如此情况无以避免,而忽略掉自己还有改变和成长的潜能。将人定义为不同的类型能够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敏感者也一样,并非每一个特点都存在与每一个敏感者身上,这需要自己判断。在此所谈到的高敏感型人格会有谈及高敏感型人格的大多数共性,而我们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部分敏感的特质,去理解就好。
我们需要去理解这些特质,领会这些特质背后的意涵,看到这些特质背后更丰富、更细致和深刻的东西,去看到更广泛的可能性。以此学习纳之。
人在社会群体中,很容易去以着大家都一样的想法,而我们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轻易断定自己是不对的,或者不应该如此,也会因为很多事情别人能够轻易做到,而自己做起来倍感困难而自我批判,质疑自己,否定自己。
当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许会有人说“不要担心,要坚强”的话,鼓励你去作出改变,可你正因为这样的反衬,会很难爱上那个高敏感的自己。因为别人的劝谏,让我们认为自己好像不够好,所以我们才要去改变,改变成别人认可的标准,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很多敏感型的人,会因为自己类似的性格特质所带来的种种困扰,而极度地想要迫切改变,甚至摆脱它们。这显然是很偏颇的看法,只是一味地看到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忽略掉了正面的因素。而想要避免这样困扰,需要我们去接受它们,接受,本身就是改变,而且,接受也会迎来该有的改变。
高敏感,意味着发达的神经系统,和高度的情感。
高度的情感,意味着很强的感受能力,以及强烈的情感动力,这样的感情力,正是决定了高敏感型的人,在并不需要特意激励,便可以自然地思如泉涌,也更容易产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这样发自内心的渴望所形成的驱动力,会直接让高敏感型的人热情饱满,意气风发地去行动,甚至不需要其他的鞭策。
而发达的神经系统,则带来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活跃的想象力。
丰富的内心世界,会触发我们大脑中的各种概念和想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不同的联结,从而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创造力;同时,因为内心世界的丰富,脑海大量的信息一直萦绕着我们,成为我们的一个负荷,也成为了消耗我们的由缘;加上我们的意识与无意识的界限弱,很容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休息时间,窜出很多想法,干扰睡眠。
而活跃的想象力,让高敏感型的人极易产生联想,不仅仅会联想到好的事物,不好的事物也会不由自主地联想,我们会很容易去思前想后,考虑很多的细节,这虽然会帮我们降低出错的概率,但是也会降低我们对事物的接受速度。我们总会因为花太多时间去担心可能的风险,也会因此瞻前顾后。
尽管有人会鼓励我们,要敢于尝试,不要瞻前顾后,可是考虑到高敏感型人格的特点,我们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能量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失误,所以周到的考虑相对而言会有利于我们有所防范。甚至我们还会因为争吵、饥饿、干渴和寒冷,而受到明显的影响。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高敏感型人格的人,学会合理地养精蓄锐十分重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高敏感型人格的人而言,是一件具有基础保护屏障的事,身体好会更有力于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会轻易受到情绪等问题的困扰。
纵使高敏感总令我们频于去质疑自己,可我们如果能够更深入地去了解它,就会发现它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与其一味地批判或者迫切地急于改变,正确看待我们的经历和感受,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在这里,见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