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久好久不曾动笔了,久到连再次诉说的冲动都消逝在生活的琐事中。直到经历过别样的战争和硝烟,回望血肉横飞的过往,加上影像中人物鲜活的跳动,一些朦胧的认知才似乎变得明朗起来。
最近比较火的电影,去电影院只看了一部《长城》,电脑上还看了《我不是潘金莲》。个人觉得这两部电影虽然风格迥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产影片的限制(长城是特效,潘金莲是镜头)。至于好坏,不想去简单地评论,网上也肯定有更详细的影评。处于风口浪尖的事物,不管再如何去公正地评判,总会有偏颇。不如等时间沉淀下来,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总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倒是看了两部国外的电影,一部是早就想看的about time(一般翻译为“时空恋旅人”),一部是是枝裕和导演新作《比海更深》。这两部电影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和话题,所以我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聊一聊。
看完《时空恋旅人》,我就去豆瓣打了五星,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从开始笑到了最后,而且女主Rachel McAdams超美超有魅力,男主也不错,bgm一流。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颜控,恰好又喜欢音乐而且相信爱情,那这部电影千万不要错过。
故事其实很简单,男主他们一家只要是男性都有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能力(好烂的梗,但可以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玩的)。这一设定就意味着男主总是可以把事情做得趋于完美,比如第一次跟女友啪啪啪(好羞涩)。
但拥有这种能力也不意味着可以改变一切,比如男主的初恋,不管男主如何按照女生的要求回到过去纠正自己的行为,都没能赢得芳心。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有超能力也没用。所以现实生活中要是追不到男(女)朋友也不用太难过,你看看人家有超能力都没追到,赶紧去寻找下一朵鲜花或者下一坨牛粪。
拥有这种能力还有另一个限制:小孩出生后,如果贸然回到小孩出生之前,那回来的时候小孩可能就改变了,因为受精时有几亿的精子,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配子结合,从而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个人觉得这个设定简直帅呆了,一方面,小孩出生后爱情就发生了质变;另一方面,一味地回到过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就像老夫老妻吵架,动不动就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搬出来,除了进一步激化矛盾,没有任何益处。过去的已经过去,或多或少总会在人的心里留下印记,不用明说,彼此心里有数就行。不论昨天留下的泪水是因为欢乐还是痛苦,总要擦干,总要向前。
剧情就不具体讲了,大家去看电影就知道了。另一部《比海更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还入围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豆瓣评分高达8.6。但相比于去年的《海街日记》,或许是枝导演的境界提升了,但影片观赏度却下降了不少。《海街日记》虽然绫濑遥也一副性冷淡的矜持,但毕竟有雅美的盛世美艳撑着,加上广濑铃和夏帆充满胶原蛋白的年轻面孔,简直可以当成写真来看。
而今年的《比海更深》,是枝导演摆明了用拍记录片的手法来拍电影,全程家长里短,平淡乏味,连一个尤物真木阳子都被拍得毫无熟女气场,确实考验观众的耐力,要不是最后20分钟左右的结局,我估计看完也直接扔一边了。
当然,吐槽归吐槽,影片还是值得分析一下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电影开启新浪潮,包括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台湾和日本的影片中都有明显的家庭情结,其中的导演佼佼者有杨德昌、侯孝贤、山田洋次等,他们都是以家庭为叙事中心,通过各个家庭成员的境遇来反映社会现状,其中杨德昌导演的《一一》是其中的大成之作。但到了是枝裕和这儿,他虽然也以家庭为叙事中心,但显然是枝导演无意于剖析社会,而是更加注重于个人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总是流露出小家碧玉的温情。
《比海更深》以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作为主人公,因为缺钱养成了各种坏毛病,和妻子离婚,一个月只能见一次儿子,家里的老母亲也不常去看望,不好好工作,却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是男主浑浑噩噩的生活,直到最后因为台风来临,男主和前妻、儿子被困在老母亲的家里。一家人在一起用餐,聊天,看上去其乐融融,和以前一样。但过去就是过去,无法改变,也无法再回到从前。
电影中,男主跟儿子说: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有追寻理想的勇气。可第二天,又拿着从老母亲家里偷出来的砚台去当钱。或许男主真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作家,可不好好工作,整天想着买彩票赌博挣钱养家,最后妻离子散,又怪谁呢?
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凡,至于在这种平凡中变成怎样全在于个人的积累。但平凡又是如此的令人抓狂,所以人们去看电影,听故事,或者吹一些不着边际的牛皮,在臆想中的世界驰骋江湖,快意恩仇。
如果你不是日本小清新或者是枝导演的铁粉,不推荐去看《比海更深》。或者与其去电影院看一众话题性超过观赏度、营销超过内容的影片,不如躲在被窝里看《时光恋旅人》。
因为,瑞秋的笑容,仿佛可以融化这个寒冬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