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2》中,当时的信王,未来的崇祯,面对着魏忠贤重重地弯下了腰,他本来哭泣的表情立刻变得咬牙切齿,让人不寒而栗。而之后,待他如愿在魏忠贤的拥护下登上帝王宝座后,便雷厉风行地开始着手对付之前他弯过腰下过跪的人。
这个深谋远虑心狠手辣的人,宁愿抛弃自己的爱人,宁愿在自己所不齿的人面前丧失尊严,也一定要当上皇帝,也一定要得到那无上权利,最后魏忠贤那惊诧且惶恐的表情,应该是对崇祯最好的诠释了吧。
但你说崇祯是错的吗?他还有其他做法吗?事实上,这可能也由不得他选择。
事实上,历史上的崇祯确实在一开始对魏忠贤是很客气的,当时在天启皇帝还在位时,崇祯不过是个信王,虽然他是皇帝异母的弟弟,但是一直是远离朝政的,和各种党派也没有丝毫关系,低调得简直像是没有这个人存在。当然了,一方面是他的年纪小,崇祯即位时也才十七,另一方面,天启皇帝在位时正年轻,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会死得这么早,还是喝仙药喝死的。
为什么要传位给崇祯呢?说实话,皇帝可能也没什么选择。由于天启皇帝过于宠信魏忠贤和他的情人,也就是皇帝的奶妈,这两个人可谓你主外我主内,用尽各种手段,导致天启皇帝在位期间虽然后宫有怀孕的也有生下来的,但都各种夭折了。甚至说,在天启皇帝行将就木之前,魏忠贤还在策划说随便找个孩子冒充皇帝的儿子,以便自己日后继续把控朝廷。
而天启皇帝这时还意识不到大明江山可能会易姓地这个事实,如果不是后宫有个异常聪慧机敏,且明白事理的张皇后,苦劝皇帝传位给崇祯,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而这时候,和电影中的场景一样,天启皇帝,对着崇祯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说到天启皇帝,有个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个人,异常喜欢木匠,经常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建筑木工,也对建筑非常感兴趣,可以说,如果他不是个皇帝,也许真可能成为个技艺高超的木匠或者建筑家。但是很可惜,他是个皇帝。
好像看起来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当皇帝的料,写词的陈后主,写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都是亡国之君。
所以他就忽悠了崇祯,让崇祯当了亡国之君。崇祯真的是尧舜吗?显然不是。但崇祯确实是个有梦想有抱负的人,他也确实想把明朝重新推上正轨。
但是呢,他太倒霉了,天启皇帝在位期间,宦官当政,清除异己,朝局一片混乱;北方后金,后来的清朝,正在逐渐壮大,战事不断;后几年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苛捐杂税让人们纷纷起义,各地战火弥漫。想一下,这样一个烂摊子,该怎么救?
但怎么样都得救。崇祯本身是个厉害的人物,登基之后的几个月,就铲除了魏忠贤,清除阉党,平反冤狱,启用东林党,倡导廉洁并以身作则,生活简朴,处理政事很勤奋,常常每日都睡不了多久,这样一个皇帝,换在一个好的时间点上,应该也不会是个亡国之君吧。
但是你说,崇祯这么勤政,为什么也亡国了?其实明王朝自万历后期开始,已经逐渐显露出了疲态,到了天启崇祯这个时候,内忧外患,贪污腐败不止,各地官员犹如蛀虫,光靠崇祯一个人,也是没有办法救大厦于倾倒的。况且,崇祯这个人,可能是没有受过专业的皇帝培训,他不懂如何信任官员,启用了很多人,却十分疑心,为此还杀掉了袁崇焕,官员在他的手下并不能也并不敢有所作为;他也不懂如何权利的制约,阉党虽然是腐朽的一派,但却并不会和皇权相斗,但东林党会,崇祯并没有利用好阉党这一份力量;还有就是,崇祯这个人,不懂如何管理民众,导致了各地起义不断。
最后的最后,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在煤山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煤山,就是景山,明朝永乐时期建造园林湖泊等,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成了现在的景山,叫煤山是因为,明初时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
在顺治时期,景山的名称被确定,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景山中的宝物被洗劫一空,自此就慢慢荒芜。直到民国17年(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
景山是眺望紫禁城的绝佳地点之一,站在山上可以很清晰地从故宫的中轴线上望过去,而我们今天去景山公园的时候,也一定会去看看崇祯自缢的地方,虽然那棵老槐树早已不再,但是仍然可以体会到当时,亡国之君的崇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那棵树的,是如何悲愤地向天长叹诸臣误我,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向这一步的,又或者,他习惯了推卸责任给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己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手。但无论如何,历史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的此刻在以后也会成为历史,而我们又将如何前进,如何去改变历史的进程?
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