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大士用天目一望,已看到菱花儿的前身,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一幕幕如在眼前。他根本不曾想到,有这样的大德之父,女儿耳濡目染,也必定是个阴德果报异于常人的,怎奈看到其中一节,气岔岔,已然又想拿着佛尘给她一记,大士这才知道,自己打菱花儿的一记佛尘,乃是前生所定,躲都躲不过!
你到为何大士如此气岔,原来那女子和父亲礼佛的态度竟然是天壤之别.........。
菱花儿的前身,叫昙花儿,待字闺中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都是父母的念佛声,家里香烟缭绕,一片佛家景象。初一十五必到庙里烧香,平时在家里的佛堂中顶礼拜佛,念经烧香做功课,一天三次,按照早香、午香、晚香的时辰,怀着一颗恭敬心,定时添香供水,父亲说的好,我们的吃食衣物,都是佛祖赏赐给我们的,因为他保太平、降祥瑞,否则哪有我们的衣食?
佛家10种贡品那是必不可少的,”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样样不缺。
并不时赈济贫民,逢年过节施舍粥饭。做善事,样样走在前头,修桥补路广结善缘,并发愿修筑佛塔庙宇,这样好事做尽,到女儿出嫁的时候,自感囊中有些羞涩,好在婆家也是家贫之人,是个潦倒的诗书之家,到没有要多少嫁资,但嫁妆少,在婆家滋味便不甚好,往往不给好颜色,夫君赶考在外,自己青灯苦守,自是有些怨言,她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父母信佛上,心里面便渐渐的有了一些怨宥,在加上这个地方不大信佛,自是对她影响也不少。
那一年,菩萨下天界视察工作,看看天下那里还有不信佛的地方,准备前往宣讲,他又渴又饿,化缘的时候,就走到了昙花儿的婆婆家,还不错,为保佑儿子进京赶考高中,婆家父母破天荒的准备拿出粥饭施舍救济,
“昙花儿,拿粥来!”
昙花儿因夫君不在,睡了一会儿懒觉,刚刚起床,正慵懒梳妆的时候,自是十分不愿。
按道理,既然你没时间,就叫婆婆自己去拿好了?结果因为被婆婆催的心烦,没好气的便端着粥饭送了出去,也搭上婆婆年迈,一个接送不稳,就打翻在地上。
被婆婆推骂,昙花儿自是不服,泛着白眼不说,还失手把公公为菩萨准备的清水也打翻在地。粥饭还好说,这净水是菩萨最为看重的,立时,惹的菩萨大怒,发愿到,”让你下辈子,虽周边都是食粮果蔬,却吃不上东西,虽在水中,却喝不上水!”说完,一声佛号,转身走了。
“这下辈子,可不是就报应在菱花儿的身上!”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父亲倒有先见之明啊,”
“自己父母有阴德积累,难道也可以为自己儿女所用?”
”太可以用了,你没听人说吗?给自己儿女积点阴德吧,就是这个道理!”
”哈哈,原来如此.....”
“可单单就这一点也不至于吧?佛家慈悲为怀,这?”
”你听我道来,”
”还有故事?”
”否则怎会报应到菱花儿身上,你仔细看看,自然明了?
昙花儿又做过何等坏事?给自己的后世,竟留下了无法解脱的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