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父母的情绪管理,里面讲到三块巧克力和陶知行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都是讲当我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所对应的情绪处理问题,说实在话,我很佩服他们能有这样的处理方式,一直以来,我也在学习如何在生气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面对孩子,总是时而控制得了,时而控制不了。
费斯汀格法则讲: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当我们生气时,所能决定的是那10%,这10%无法改变。情绪的发生就看这10%是否能控制住,如果控制住了,那另外的90%就不会发生。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我是不够冷静的,没有用好之前的10%,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对她说:你取得好成绩很正常,因为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你的努力就应该有那样的结果。那时的我,觉得孩子取得好成绩理所应当,因为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加上我认为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觉得好成绩很重要,从而偏离了生活的轨迹,把取得好成绩列为最终目标,来取悦父母。所以当孩子测试一次次考第一的时候,我总是一直强调她的努力,在表扬她的同时,并不表现特别的惊喜。可是孩子总是问我:妈妈,我得第一你不高兴吗?
我和孩子的相处,没有用好之前的10%。我的孩子很爱看书,一看书就忘记时间,甚至忘记做其它事情。每次我总是提醒,提醒一次、二次、三次,直到我最后发火,孩子才起身去做其它事情,这个时候,我会苦口婆心地和她讲,希望她在做完作业之后再看书,或者做完什么之后再看书等等等等,我的苦口婆心,在孩子看来就是唠叨,这个时候的她总是很烦地对我:我知道了,你不要老是说啊说。我也不甘示弱,声音会一声比一声大:”知道了还不动?每次都要说好多遍,要会听的话,还用我这么累地说啊说。“这样我们的战争就暴发了。
当时,对于孩子的这种不合作,我表现出的是零容忍,我虽然一直知道,爱看书是件好事,我也和孩子讲过,看书这件事本身是好事,可是也得分时间。但我在自己情绪上来的时候,没有给自己时间和空间进行冷静,没有想想我到底为什么生气,是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听我的,挑战了我的权威,还是我对她的期待超过了她的能力,或者就是我想控制她,让她都听我的,可是她有自己的主张,并不想被我控制。
其实想想,上面的情况我好像都有,在面对自己情绪的时候,我没有为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而是让那10%发酵升级,演变成了90%的样子,和孩子不断冲突,也让孩子学会了我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记住:身教大于言传。当下一次情绪来临时,控制在10%,如果不能冷静,先离开一会儿,做做深呼吸,实在不行,就用冷水洗洗脸,让自己冷静之后,再慢慢和孩子谈心。
我的情绪在默默影响孩子,当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问题出在了自己这里,通过反思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以期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