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晚饭,家里米没有了,只剩下红薯粉。选择有两个,一个是下楼去买米,另外一个是将红薯粉炒了,代替饭作为主食。因为我厨艺不好,做菜的动作都是由我舍友 F 完成。我们讨论是否炒红薯粉,然后有了以下的对话。
F:我会炒面炒米粉,没有炒过红薯粉,不会炒红薯粉。我:会炒面炒米粉就可以了呀,炒红薯粉只是换了一种原料而已,炒的方法是一样的。
F:…我还是去买米吧。
看完这段对话,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呀?很少做菜的小伙伴,会不会觉得我说的好像有点道理的,都是炒这个动作,为什么换了一种原料就不会了呢?其实仔细看的话,你可以发现 F 和我都说了“会”,但是含义是不一样的。F所说的“会”:指的是能够炒得好吃。我所表达得“会”:懂炒菜这个流程。相同的字,表达了不相同的意思,这是我无意识的混淆了“会”的概念。也就是说,我并没有真正地听懂对方的意思。想想看,这样的事情好像经常做,因为总是能够看到对方无奈的表情,哈哈哈……
这就带出了逻辑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同一律。同一律要求沟通中前后提及一个概念时,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比如:“球”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外延就是拥有这个内涵的物体:足球、玻璃珠、健身球等等。给你讲一个很有意思、特别喜欢的故事,公孙龙骑白马过函谷关。守卫说:人可以过关,马不行。公孙龙说:但我骑的是白马,不是马啊!守卫一脸茫然:白马不是马吗?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如果白马是马,那为什么还要有白马,和马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