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小说”教学反思

二十多年的教学,从来没有教过缩写课。第一次跟着部编版教材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初三,边教书,边学习,边成长。

吃透教材,你就知道怎么教。我把《灯》这篇人物、情节不算复杂的小说看完后,自己先在脑子里把主要内容缩写了一下,然后和答案做了个对照,发现我许多细节做的不太好。我想这也是学生的难点。我对照答案,找到自己忽略的地方,思索别人为什么要它存在的理由,发现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于是我一个思路出来了,要缩写,把握主题很关键,它是取舍的原则。细节处体现了合并和概括方法的运用。

借助资源,让教学更便捷。不妨把刚在太原学的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一下,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缩写方法和缩写思路,比一张张写满文字的幻灯片更直观。

“听说读写”要贯穿语文课堂始终。这是写作课,“写”应该是重点,用时应该要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读,学生说,学生写,老师问题引导就OK。

善于反思,你才会提高。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在一节课结束时,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了缩写提纲。没把教学重心放在我通常的大讲特讲上,而是学生读,学生说,学生评,学生写,老师只是点拨、指导者。A同学评价B同学口述缩写的语言干巴巴,我适时强调缩写该有的细节不可或缺。哪些细节不可缺呢?我点评了C同学细节做的好的地方,并指出一些没写的细节,让学生思考该不该有。

与课堂预设不同的是把思维导图呈现的有点早,先讲方法再让学生练习。这也是通常老师的思路。这样也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提前打了预防针。现在反思,觉得还是在学生有疑惑时再呈现,比提前讲更好,就像学生不饿你非要给食物,别人不在意你此时的给予,效果不好。

我这节课还能怎么上会更好。

一,应该先带着学生写提纲,学会有序写作。在学生习作时我看到学生是凭感觉写文章。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天气或背景(事件的起因――我回乡看父亲)。

中间记叙事情经过。

结尾交代事情发展的结果,主题句出现就行了,不要写我们一起回家:父亲希望我像灯塔发出的光。(点题,照应题目)

二、事情经过是难点,提纲中应具体写出来。

事情的经过是按照一定顺序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写清时间;地点转换――写清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

事情经过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事情是什么,应写出提纲 。

中间记叙事情经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顺序记叙。

1,父亲徒手捉到鱼。因为鱼有光(照应题目灯)

2,父亲告诫我不要像鱼一样出风头,容易被看出把柄。(应写出我做了什么事让父亲这么说。)我感到父爱。(点明主题)

3,我向父亲解释。(父亲为我自豪――父亲爱我)

三、了解学情,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帮学生理清本文的记叙顺序和记叙要素。学生在口述缩写时颠倒了前后顺序,认为父亲带我捉鱼的原因是想告诫我,所以把事件结果当原因,缩写时提到前面去写。这时学生就出现记叙要素不清,记叙顺序不清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其实也是我的老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中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 主讲:晁忠强 主持:李利敏 策划:贾红亚 二零一七年四月六日 晁忠强老师简介 晁忠强,...
    冉冉语文阅读 1,999评论 0 7
  • 1.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分别有哪些?动手测试并列出4条以上的特性区别? 基本概念: 一、块级元素:block ele...
    FLYSASA阅读 613评论 0 0
  • 当两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价值观也不同,喜欢的兴趣也不同,久而久之交流越来越少,到最后...
    倾听的2580阅读 176评论 0 3
  • 01 什么是三下乡?我为什么要参与三下乡?三下乡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其实在去李小楼小学之前都没有这么多想法,但是去...
    周小周呀阅读 849评论 0 2
  •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累。 原谅像一把伞,它会保护...
    越妃是你阅读 4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