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又如期而至了。
马首富是有创造力的人,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从无到有开辟了双11的节日出来。在12年前,双11还仅仅是作为光棍节而存在的日子;自2009年起,双11却成为了商家和消费者的狂欢日。
这世界上最美的车,就是为你清空购物车;这世界上最好的卡,就是为你刷爆信用卡。
于是双11理所当然的创造了一次次的消费奇迹。
但是我们为了折扣而选购的商品,真的是我们的硬需求吗?我们是否因为商家的宣传而改变了初衷,产生了不合理的消费,最终浪费了资源?显而易见,这是必然的事情。秒杀陷阱下必然导致消费升级、需求激增,而为了凑单满减、跨店优惠,消费者必然会购置非必需的产品。
双11的产品真的有很大的优惠力度吗?我认为不一定。以我个人为例,我前年购买的行李箱今年反而涨了100元;前年和去年购买的衣袜今年的秒杀价也高于去年。甚至在秒杀价的时间段之外,衣袜的价格比去年同时段外反而涨价了20元。我有理由怀疑,商家对于产品的定价较去年有所提高,双11优惠力度有限。
我们不应被消费绑架,消费是为了服务我们的生活。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永远是我们的消费高峰,在此外的消费应做出合理的规划,应符合我们的收入水平。我们不能为了省钱而花了更多的钱,这种浪费的行为与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在剁手前,我们一定要三思,克制消费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