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谁带来一点什么

心非木石

邵恒在《邵恒头条》2020年168期「该怎样培养‘真正的男人’?」中说 佩吉•奥伦斯坦(Peggy Orenstein)的一篇文章给读者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具备的特质可以有更丰富的维度。谁说‘真正的男人’,只能有一套定义、一个模子呢?」这个说法跟奥伦斯坦在The Atlantic的文章《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Boy》(授予美国男孩的错误教育)原意颇有出入。奥伦斯坦在原文起始的部分便重点标注:「The definition of masculinity seems to be contracting. When asked what traits society values most in boys, only 2% of male survey respondents said honesty and morality.」(【译】男子气概的定义(现在)似乎越趋狭窄了。在访问有关社会对青年男生最重视的性格特点时只有2%的受访者回答「诚实」和「道德」)。文章结尾的引述了主要访问的主角Cole的一段话:「"Maybe the best I can do is to just be a decent guy,", he continued. "The best I can do is lead by example." He paused again, furrowed his brow, then added, "I really hope that will make a difference."」 【译】也许我最多只能做到一个正直的男生,我可以尽量以身作则。我希望这样能(为世界)带来(一点什么的)改变”

炊金馔玉

悠长的春节假期,是读书看报喝酒赏书画听音乐观电影谈作家论诗人评演员说导演,最感到兴奋的是有机会好好的拜读一下 戴维• 巴斯 (David Buss)的《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及跟 EP 相关的商业科学、信息系统‘及和哲学体系等书籍。巴斯是一位很有趣的学者,在中文版的序言里他提到他多年前在写一篇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女在择偶时最看重哪些品质的论文(Buss, 1989),当时有 10047 位来自 37 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其中有中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五个地区。在25年后 巴斯中国再次展开一个合作的研究项目,主要是探讨在时代变化和文化变迁中择偶偏好的延续性,他们(Chang et al, 2011)发现一些非常稳定的男女差异性,比如说女性比男性更在意对方的经济前景而男性更在意女方是否年轻漂亮,都是多年不变的,但现在的男性和女性都更重视对方的经济前景,至于贞洁度的重视现在男女双方都有所下降。进化心理学在十年前在各学系曾经达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经济管理有 2011 年出版,由加拿大 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教授 加德• 萨阿德 (Gad Saad) 编选的《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n Business Sciences》(商业科学中的进化心理学)十多篇文章非常精彩,在 知识论 方面有2015年由德国 科隆大学主攻人类学和现象学的哲学教授 提依莫• 布雷耶(Thiemo Breyer)的《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s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知识论视角下的进化心理学),布雷耶 挑选的文章有趣,第7章就用进化的角度来分析享受媒体这现象(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of media usage by applying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其他还有剑桥大学2018年出版的《Beyo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由南非 开普敦大学两位分别任教物理数学和神经心理学的教授撰写,对于一个外行的读者这书希望讨论的是究竟“人的心理"是天生如此还是可以进化的,这里所说的“人的心理”是只大脑的各个组成的部分(见下图)。

艾里克• 拉斯穆森 (Eric Rasmusen)著作的《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Games and Inform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本来很有点期待,因为拉斯穆森是以一位应用理论经济学家的身份来写这本讨论「非合作博弈理论」及「不对称信息」的书,但书的内容实用性太强,属于要么就花两星期从头到尾读一遍不然就只有需要才拿出来用的那种太重了的类型。

Buss, D.M.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ing in 37 cultur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2, 1-49【这文献共50页,可以直接从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网站下载】
Chang et al. (2011) Chinese mate preferences: Cultural evolution and continuity across a quarter of a centur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 678-683

说白道黑

普利策新闻奖 的网站今天(1月30日)引用了 News Literacy Project (https://newslit.org/) 创始人 Alan Miller 最近在 CNN 接受访问时说的一句:“Misinformation is a threat to our civic life. It threatens to undermine our civil discourse and the health of the country’s democracy”(假新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威胁,它严重削弱我们文明沟通的能力和民主制度的健全性),这项目没有中文名称,可暂称为「新闻素养培训项目」,这培训费用全免由这星期一开始持续至明天,目的是教育公众如何从分辨假新闻和分析真新闻。这个网站有一些简单的小测验,看起来容易回答的问题其实是很容易弄错的。

言有未尽

会谈起 普利策新闻奖 是因为刚翻开微信读书“推荐”的《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左右?》,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於 2019年5月 出版,英文原作的作者是Joseph T. Hallinan(约瑟夫• 哈利南),他与苏珊• 海顿(Susan M. Headden)因为在《印第安納波利斯星报》刊写出一系列关于美国医疗行业中的渎职行为和其他弊端而在1991年一起获得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告类),原著名为《Why We Make Mistakes: How We Look Without Seeing, Forget Things in Seconds, and Are All Pretty Sure We Are Way Above Average》,直接翻译书名是“为什么我们会犯错:我们看而不见,几秒时间便忘记事情,更甚的是我们非常肯定自己是优秀的”,原书由兰登书屋于2009年出版。哈利南 另外著有两本书,其中一本是2001年出版的《Going Up the River: Travels in a Prison Nation》(沿河而上:监狱国度),探讨美国如何在犯罪率不变的30年内增加了10倍的监狱容量 ,另外一本是2014年出版的《Kidding Ourselves: The Hidden Power of Self-Deception》,直接翻译标题就是“跟自己开玩笑:自欺欺人的隐藏力量”。《监狱国度》是一部比较认真的书讨论的内容读起来好读但有点灰,美国在90年代的经济不好,很多城市的工厂倒闭,另一些小镇原来依赖的军事基地也撤走了,哈利南 在四年里面走访了多家监狱,访问了依赖监狱工业为生的人群,有德萨斯州的 Joel Lambright Jr.(兰布赖特) ,美国史上第一个因为杀死囚犯而上庭受审的狱卒,1995年兰布赖特被裁定误杀罪名成立入狱,值得一提的是出狱后的兰布赖特并未离开是非,2018年警察突击搜查兰布赖特位于德州 拉夫金的家并搜出炸药及爆炸装置,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法例他最高可以被判10年监禁。另一本书其实应该意译为《自欺隐藏的力量》,前言里面哈是这样写的:「想象一下我给你穿上一件白大衣并告知这是医生的袍,又想象一下我告诉你穿上的这件白大衣是属于一位画家的。 这对您有什么影响? 如果您说“无”这肯定是自欺欺人。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穿白大衣后被告知穿着是医生的大衣时,他们的注意力急剧增加, 但当被告知是画家的外套时,这种改善就完全消失了。穿白大衣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外套的看法。」

应该是2017年底在西岸某艺术馆拍到的照片(下图)

涉笔成趣

2017年赵玉林编著的第二版《创新经济学》难读,308页的苦涩可归咎于使用的参考文献陈旧,70份英文参考文献里面只有19份文献是2010年或以后的,75份中文参考文献里面也是只有19份是2013年或以后的,创新研究日新月异,每年都有不少优秀学者提出具影响力的见解,就说假如学生在2017年3月花40块人民币买了这本书,读到的是2012年或以前的旧研究,更甚的是书中提到的145份参考文献中只有13%是不超过五年的旧研究,25%是不超过8年的。本来标明是“编著”所以在读起来也没有太严格苛刻的要求,但翻到 31页一看 图2-6 的标题「创新过程的一体化并行模型」,觉得有必要认真的评点一下,原因有三:

第一、勒梅特(Nadine Lemaître-Rozencweig)和斯托尼(Benard Stenier)在学术研究上的英文和法文著作不多,勒梅特在1989年放下教鞭,出任比利时Bull集团的人力资源董事,1995年转任国家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总监,其后再转到苏伊士集团(Engie)成立苏伊士企业大学并为首任校长至2016年。勒梅特在1998年用法文出过一本书《Le jeu de la décision - Pouvoirs, cultures et stratégies dans l'entreprise》(“The game of decision - Powers, cultures, and strategies in the company” “决策博弈:公司中的权力、文化和策略),引用她的文献的学者也是寥寥无几,在谷歌中只搜到一篇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2000年的博士论文《Relocaliser une usine à Shanghai: De la localité de la pratique de décision interorganisationnelle à travers un cas》(“Relocating a factory in Shanghai: From the localit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decision-making through a case” “在上海搬迁工厂:企业相互间的地方性决策的案例”)勒梅特他们在 1988 年绘制 图2-6 的英文原稿时原意是在于描述创新过程里面的四个阶段,并未以一个「模型」自居,原文标题是《Stimulating innovation in large companies: Observ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Belgium》(在大型企业中鼓励创新:在比利时的观察与建议),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比利时国内12类工业里面的41家企业中的131个项目,得出的结论是关于「有利于和不利于比利时大型企业创新的因素」("...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pacity to innovate of large firms in Belgium")并不是如所说的「在1988年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活动阶段和决策阶段相结合的一体化并行创新模型」。

第二、要构成一个以学术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模型(Research Model, Research Philosophy, Research Paradigm)最起码要包括 构想/观念(constructs)观点/主张(propositions)变数(variables)关系(relationships)预测(predictions)这五个要素,「框架」「模式」「模型」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切不可以混肴,图2-6 其实只是一个用来描述产出创新的框架,原文第141页作者写到 “At this point,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was ma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s in the firm”,翻译成中文就是框架就是「到这里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创新的过程做出了一个动态进程框架」,第145页作者把这框架的用途说明 “Using the framework provided by the dynamic model we have developed, we can synthesize and compare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studying 131 innovation projects”(利用我们动态“模型”提供的框架我们可以综合和比较我们收集到的131个创新项目)。

第三、图2-6 残缺不全,原图右下角的箭头的尾部的文字是 “Strategic Decision (Go/ No Go)”(策略决定 做/不做),底部的共七个 Concrete/ Principle (执行/原则)也没有出现在本,几乎可以断言编著者没有看过勒梅特和斯托尼的原文。学问是需要做出来的,一以贯之。稍微注意一下也会发现封面有一幅跟创新风马牛不相及的山水画,左上角是一张拱门的缩图,翻完整本书都没找到画和图出处的标注,创新的速度跟知识产权的保护度的关系密切。按同样的标准随便拿一个关于参考文献的例子,Hall & Rosenberg 在 2010年出版了两册《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中文翻译本《创新经济学》卷一792页卷二566页在2017年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卷一有由Katharine Rockett撰写的第7章「知识产权与发明」只63页(pp. 349 - 411)章末却有178份参考文献,当中2006年或以后的文献51份2003年或以后的的87份,178份文献里不超过五年的29%不超过八年的49%,值得一提的是跟出版同年(即2010年)的参考文献中也有数份。如在第二版的前言所写,对“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论述”比较详细,不熟悉“创新”和“经济”这分类的可以稍为翻阅一下,书分11章,包括:创新与经济发展、创新过程与产业演化、创新系统的进化、创新战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国家创新系统。

注:Katharine Rockette是英国雅息士大学的首席经济学教授,在2010年后出版的论文不多,但内容颇为精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826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68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3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6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11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6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0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4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26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4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49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6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6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7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達爾文所未知的》解說詞 撰寫(Written):阿爾芒·馬裏耶(The Animal Mother) 翻譯(Tr...
    JENTSON阅读 1,360评论 0 1
  • Immanuel Kant (22 April 1724 – 12 February 1804) was an 1...
    123逍遥游阅读 4,564评论 1 13
  • 隆隆春雷 灼灼夏阳 飒飒秋风 皑皑冬雪 袅袅晨烟 潇潇暮雨 四季不同 早晚有别 生其何苦 死亦何哀 浮华若梦 一念成空
    爱吃蛋糕的猫阅读 252评论 0 1
  • 语言是知识通道,不管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在语言的表达下都能够让人轻松理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将一个复杂难...
    烟花雨下的诺言阅读 179评论 0 0
  • 昨下午与王姐一起去开会,路上聊孩子,她家二宝九个月,我家的十个月。我们分享了孩子的趣事,王姐说有一次孩子对精致的玩...
    申振柱阅读 278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