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苗训练营日报总结的时候,我有一段演讲,讲的不是很明白,所以,我写一篇文章来讲一下我的想法。
我讲的主题是“抽象”。
小时候,我们是从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这样具体的东西,抽象到了1、2、3这样的数字,然后在用抽象出的数字进行各种运算,之后得出结果。比如一些应用题,老大爷一共有10只羊,卖掉了3只,还升几只,我们抽象出10-3这个数学问题,然后得出7只羊的结论。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的一些物理定律也是这样的,比如一些动力学的公式,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些东西进行抽象,变成一个物理过程,然后用物理学的定理进行运算,之后得出结论,运用到现实之中,从现实世界到物理模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
比如化学,我们研究一个现象的过程,是分析出有哪些化学成分,然后运用化学反应的一些公式,组合这些东西来解释一些现象,这是化学角度的抽象。
生物也是如此。理科类的学科都要经历一个抽象的过程。
其实文科类也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进行理论化之后,抽象出一些通用的知识,供我们来学习。然后我们考试只靠这些通用的知识或理论,或者通用的知识或理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我觉得就是在这,应试教育只会考这些理论、知识、这些通用的抽象的东西,而不会考你如何完成抽象、如何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个过程,而素质教育更注重用知识、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这两天的总结总有些抽象和难理解,就是因为我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了编程世界的一些概念,然后用一些编程领域的思想来解释这个过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然后再结合具体。这也是我的总结和编程比较相关的一些原因。
我觉得任何知识,任何理论都是为了应用而服务的,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应该经过一些抽象编程一个通用的问题,然后用已经学过的东西来解决、解释他,这也是我们上这么多年学,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和没有学历的人的区别。
公司的架构要变成通用的,不与具体的人耦合也是这样。公司开始是靠人来维护,但是当变大之后肯定要进行抽象,变成一个可以复用的骨架,人成为可以替换的,这样才是长久之道。因为人是流动的,可替换的,自然就要有入职培训来灌输一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过程。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在于,文科抽象的是一些经验性的东西,理科抽象的是一些逻辑性的东西,但他们研究的都是通用的问题,而不是某一个具体问题,我们有了这些通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后,再去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从逻辑性和经验性来分的话,编程偏理一点,公司架构偏文一点。
总之,抽象是分析问题必经的一步,他是连接具体问题和我们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