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贞说:你去了下雪的北京,去了夜的巴黎,还在土耳其埋藏了记忆,但最后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根据统计在这首歌发行的2004年台湾到外国去观光的人数是770万人,比起2003年增长了31%,比起1990年足足增长了265%,今天小编要讲的是在没有负担情况下年轻人的旅行,或者是流浪,在流行歌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要回到好多好多年前,就是《旅行的意义》这首歌往回拨三十年的1973年的一首歌曲叫做《爱之旅》,当年演唱这首歌的歌手叫做洪小乔,当然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陌生。洪小乔在这首歌的的封面上,是一个带着梦幻的眼神,望着远方的女孩。她坐在地上,然后你会发现她穿的那条裤子是当时最流行的喇叭裤,喇叭裤的裤脚处简直比她的腰身还要粗,然后光着双脚,抱着一把吉他,还系着一条丝巾,她斜斜地靠在一个带着欧洲风情的铸铁的一个灯柱上面。这个风景就是当年台湾年轻人心目中要去远方流浪的并且带着波西米亚风情的幻想。当时的台湾年轻人也比较有基础从事这样的流浪,生活条件改善了,也有比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需要日夜的为生活奔波。
洪小乔唱《爱之旅》这首歌的时候25岁,这首歌呢也集合了许多小清新的元素,比如:微风,流云,还有“流浪”这个关键词。那么流浪的路上要带上什么行李呢,这首歌告诉我们她带的行李有三样东西,首先要带着她心爱的吉他,一朵黄色的野菊花,还有一朵红色的玫瑰花。现在我们再来听这首歌曲很难再把它和小清新的路线结合在一起,因为那个时候洪小乔唱歌的语气是比较豪迈的,整个的编曲中甚至还有铜管乐器的声音,但是小编觉得这首歌可以是小清新这个脉络的祖师奶奶。
1980年,第一节金韵奖的冠军是歌手陈明韶,出版了《浮云游子》这张专辑,它的标题曲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它的词曲作者是苏来,一个地地道道的台南人,一个爱读书的文艺青年。这首歌的歌名就是来自李白的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苏来一开始写这首歌就是,想到自己的一个经历:一个来自台南的孩子,去台北念书后来就在台北定居下来了。后来他就在想,像他这样的孩子还很多很多,但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求学、工作,他们的心情是充满希望的,脚步是很轻快的。所以说你现在再听《浮云游子》这首歌,虽然说乡愁依然在入梦乡,但是你却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悲伤。正好相反,从陈明韶的唱腔到所有在幕后唱合唱的这些年轻人的声音,似乎都在欢快地歌颂着他们的经历。
小编觉得《浮云游子》的编曲很可爱,很清纯。木吉他的刷旋,配上东方笛子的声音,还有跟着陈明韶一起唱歌的那些年轻人的壮志豪情,但是声音又是那么的清澈,义无反顾的唱着,浮云一样的游子,我们现在一听就知道这是来自那个年代的校园民歌。但是在同一个时代,也有人做出了完全无法以时代风格归类,自成一派的编曲风格,同时也唱出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心想上路远行的冲动和渴望。
齐豫的有一首歌里曾经写道:抛下未干的被褥,睡芳香的稻草床,阳光为我们烤金色的饼。这个画面也充满了1970年代台湾文艺青年会向往的波西米亚的流浪风情。这也是三毛在那个年代所写的像《撒哈拉的故事》这样的系列作品在台湾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因为那是许多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可能去不了这么远的地方,但是读到三毛的书,看到三毛的故事,或者是听到这样的歌,好像跟着她去了很远的地方一样,晒到了金色的太阳。
进入了1980年代台湾的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进程急速的在前进,其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女性大量的进入职场,而且越来越多的从事白领的工作。在1985年的时候台湾最出名的才女张艾嘉,出版了《忙与盲》这张专辑,这张专辑就刻画了大家当时心目中的女强人的生活面貌。这张专辑是由李宗盛担任制作,它的开场曲叫做《飞向异乡的747》,作词人是吴永毅,一位台湾工人运动的大将。它的作曲人是年仅22岁的郑华娟。
《爱之旅》的流浪是为了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寻回往日的梦。张艾嘉搭上了这班747,因为她有不得已的任务在身,就是要到远方去。这个流浪的感觉,似乎又更多的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面,所以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无奈。这首歌写的是那么的真实。
回到《旅行的意义》这首歌,陈绮贞所歌唱的年代,从旅行到异乡,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经验了。2005年这首歌在她的个人专辑《华丽的冒险》中加上了弦乐编制,使得整个风景都变得不一样了。陈绮贞唱的巴黎,那是许许多多的文艺青年向往的地方;她唱的下雪的北京,那是充满青春的地方。
从洪小乔的《爱之旅》开始,很多的音乐人还有那个时代的文青都在寻找旅行的真正意义。行行复行行,音乐告诉我们旅行的意义就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