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某个年纪,就会特别焦虑。
比如我,再过几个月就28岁了,距离30岁一下子就变得指日可待。
加上部门最近又来了几个95后的小姑娘,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
没房,没车,没事业,没存款,还是大龄剩女。短短十六个字,却足以囊括我的惨状。
我需要改变,需要重新开始,尽力弥补和挽救接下来的人生。
考研,就这么从脑海中跳出来,并迅速占据我的全部思想。
我想考研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上学识字起,我就有个大大的梦想,希望将来能够一直读书,上大学,考研,读博,甚至出国留学。
可惜,想象很美好,现实太寒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光是读个大学就已经耗尽父母的积蓄。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大学寒暑假我都会找各种兼职挣生活费。大三开始时,看到同学们都在筹备考研,我犹豫挣扎了好久,还是咬牙放弃。
我谋划着,等工作几年,有了积蓄,再考也不迟。
这一拖,就是三年多。
无数次,当我被工作中的琐事搅得心力交瘁,当我明明讨厌那个傲娇自负的同事还得与之虚与委蛇,考研就像那根最后的救命稻草,适时出现赋予能量。
是啊,我是要考研的人,又不是十几二十年都要过这种生活,姑且忍忍。
终于,银行卡上的数字变成了十来万,我觉得时机到了,正准备跟父母提出辞职考研的决定。他们却开口要给二哥买房,希望我金钱支援。
不是没想过为自己争取机会,只是面对他们三番五次的诉求,我难以拒绝。于是,将手上的钱打回去了。
盯着空空如也的银行卡,我知道,我的考研梦再一次破碎了,我还得回到悲催的现实中继续挣扎。
郁郁寡欢了好几天,直到连岳的那篇《所谓体面》点醒了我。
文章由一个网友提问开始,讲到身为普通家庭中的弟弟本科毕业,考研失败,父母希望他二战,以求凭借更高的学历,以后谋得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
连岳没有直接表示弟弟该不该二战考研。他指出,研究生毕业,就能拥有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认知错误。
因为对于财力、智力不足的人,就算拼命获得了研究生文凭,甚至博士文凭,也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有,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说,不只普通家庭辛苦,每一个阶层都有其辛苦。人往上走,有更高的学历,更大的力量,并不是为了躺倒休息,而是换一批水准更高的竞争者而已,不可能轻松。
读完这些,仿佛醍醐灌顶。
我想考研,不就是属于这种策略性错误,觉得高学历能让我摆脱这种鸡飞狗跳的混乱生活,实现阶层跨越,却忘了人生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儿。
财富汇聚,阶层提升,情商、智商、财商、挫商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学历,相比之下,或许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认清了这些事实,考研的执念,如一块大石头般,从我的心头落下。
也许哪天,等我不再企图通过学历改变现状的时候,它会重新被提上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