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这十年,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都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产扒鸡。”我对异乡人称呼德州扒鸡,是有点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地方特穷,只产扒鸡似的。在外这十年,走过不少地方,产鸡的地方甚多,但和德州扒鸡完全没法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鸡肉,我实在瞧不上!
每次回到家,扒鸡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德州扒鸡的全名叫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在造型上远远望去似鸳鸯戏水,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差而出,色泽金黄,黄中透红,十分美观。
为了保证扒鸡的鲜美,在食材上,一般都选用1公斤左右的小公鸡或未下蛋的母鸡,经过六道严密的工序,采用鲁菜独特的酥、软的技法,由二十多种中药材烹制而成,把鲁菜咸鲜为主,突出本味的特点发挥地淋漓尽致。扒鸡肉嫩味纯、味透骨髓,确实好吃!
德州扒鸡不似别处的口水鸡、红烧鸡那般骨头坚硬,其骨头酥软,与鸡肉紧密相连。
德州扒鸡的吃法,通常是把整只鸡分开,整齐地放在盘子里,但那只是席间待客的一种方式。最令人心醉的吃法,莫过于手撕扒鸡,撕个鸡腿,拽个鸡翅,骨肉相连,一同化入肚里,与三五好友,小酌几杯,好不惬意!
德州扒鸡历史悠久,它的兴起与古代德州发展密不可分。
元末明初,随着漕运繁忙,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开始繁荣,鸡文化由此出现。
扒鸡真正出现于清朝,由一个叫贾建才的人研制。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建才经营着一间烧鸡铺,一天,贾掌柜有急事外出,就嘱咐小二压好火。哪知道贾掌柜前脚走,小伙计不一会就在锅灶前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煮过了火。正在束手无策时,贾掌柜回来了,就试着把鸡捞出来拿到店面上去卖。没想却是鸡香诱人,竟吸引了很多过路行人纷纷购买。客人买了一尝,啧啧称赞:不只是肉烂味香,就连骨头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谓穿香透骨了。事后贾掌柜潜心研究,改进技艺。这就出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用如今的说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鸡所以名叫“扒”起因于此。
那时候,德州扒鸡享誉一时,曾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清朝一秀才曾专门作诗: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竟袭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齿馨长留津。对德州扒鸡赞叹不已。
到民国时期,德州扒鸡已经响彻中华大地。
现如今,德州扒鸡随处可见,其地位也从以往的贡品降格为一般速食。但由于扒鸡历史悠久,各种牌子丛生,真假难分,味道也不似以往鲜美,貌似就连我自己也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德州扒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