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々厥声。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赏析】
1、这是周天子在祖庙奏大合乐的场景描写。集合各种乐器,奏给先祖和神灵,相当于给上苍和祖先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也是周公制礼作乐的一部分。
2、全篇分三部分,前六句以铺陈的手法写整场活动的准备。盲人乐师已把钟、磬、大鼓、小鼓、鞉、柷、圉、箫排列妥当,突出了始作乐庄严盛大的气氛。
3、紧接四句合诸乐器于祖庙奏之。虽然当时舞乐一体,但全篇不写舞蹈的场面,只着重强调奏乐。咣的一声,钟鼓齐鸣,箫管齐下,笙簧相间,洪亮高亢又转入徐缓肃穆,余音缭绕。
4、末三句虚写神灵,实写活人。悠扬的乐声,和谐的节奏中,一声清脆悦耳的响声使全曲嘎然而止。“永观厥成”将凝神倾听者的神态及曲终兴犹未了的心情维妙维肖。
【注释】
1、瞽(gǔ):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2、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
3、虡(jù):悬挂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4、崇牙:业上用以挂乐器的木钉。
5、树羽:用五彩羽毛做崇牙的装饰。
6、应:小鼓。
7、田:大鼓。
8、县(xuán):“悬”的本字。
9、鞉(táo):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
10、磬(qìng):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
11、柷(zhù):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
12、圉(yǔ):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13、备:安排就绪。
14、箫管:竹制吹奏乐器。
15、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16、肃雝(yōng):肃穆舒缓。
17、戾(lì):到达。
18、永:长。
19、成:一曲奏完。
【译文】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
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
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
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
肃穆舒缓和谐美妙,
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
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