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来说是伤感,更何况是2个1组成的11呢。
2017年的11月作为克州推荐选手参加自治区组织的现场课大赛,这次比赛本就是没底,因为别的原因师傅没能陪我一起来。抽红包看名次,我是第四个,算了算时间应该是第二天的11点,临上飞机上抽了比赛篇目《永久的生命》,这是篇哲理散文,虽短但不好上,特别是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怎么能把这句话讲明白呢?从飞机上到打车去101中学,途中花了6个小时,这6个小时,一直都在反反复复的读,脑袋都要炸了,还是一头雾水。给师傅打电话,她哑着嗓子,前面的备课已经让她身体透支,小感冒也让她拖成高烧不退,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给艳姐打电话,她说咱这个课从矛盾修辞法入手,从最后一句为突破口,倒着来。当时的我一心只想把课设计完,压根没想着看单元提示,更不要说考虑学情。查了资料,初步了解矛盾修辞法,看了百度对该修辞的分析,心中暗喜。哈!这不正是对文中最后一句的阐释嘛。自认为找到了突破口,相信明天的这节课我定能上出新意,而且能让在场的所有人眼前一亮。抱着这样想法的我,去比赛。课都没上完,这是我从未想过的。因为我不顾学情,一心追求新意,把学生也搞的是一头雾水。课上,可爱的孩子们尽力用矛盾修辞法去理解文章,用他们的真诚尽力配合我,帮助我上完这节课。只可惜我在设计之初,从未想过他们还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其实连二十七岁的我也是在前一天知道了矛盾修辞法。哲理散文本就不好理解,我还蹦出这个修辞,现在看来简直是哗众取宠。最后的得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拿了“第二名”,与其说得奖,不如是安慰。
11月对我来说是复杂的。
时隔2年,还记得当时王耀芳老师评课时说的话,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你不能上成表演课,备一堂课不是为了新意。矛盾修辞法在这篇文章适不适用,学生你考虑了吗?这些字眼像针一样刺在我的心上。当时的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自那以后我不敢参加比赛,害怕再一次的失败。19年7月,小敏去参加自治区组织的说课大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打心底里为她感到高兴,更为的是她打电话给我说,小燕咱们设计课的方向是对的。演课时她看见评委老师对她的课点头。点头既是对她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肯定。要知道这些天我们一直在研究课,有的时候凌晨三点才到家,每次都是胡乱洗把脸,倒头就睡。
又到12月,这回我有幸参加了由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为期15天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拿到《学员手册》后,看到这回王耀芳老师的名字,心里更多的是一分忐忑,害怕两年前的尴尬再现。
12月24日,整整一天都是王老师的课。与其说带着忐忑,不如说我带着敬意听这堂课。王老师在专题《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中,告诉我们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术”,才能“心中有文”,进而“教学有生”。 我们老师在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语文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一上午的课,这个年近六旬的老人没有半点疲惫,用她的热情感染着我,她一直强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把教材上的每一个字吃透,备课不是说拿着教参 在书上抄抄,课上讲讲就完事,咱们做老师讲求的是良心,得对得起自己。整个上午,王老师用学识,经验,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怎么确立教学目标,如何去设计一堂课。
下午的实训课,我们小组设计的是《秋天的怀念》。设计之初我紧紧抓住单元提示中的2点进行设计,模仿王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目标,确定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王老师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就相当于一堂课的龙头,龙身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能想到什么就上什么,它是跟着龙头的方向走。带着理解,我们一行12人一起设计这堂课,在确定了目标后,有的设计导入,我和思杨同学设计整堂课的流程,从初步感知,到品析词句,每一个问题我都是嘴里不停地念叨,纸上反复地写,到最后的确定写了不下5遍。每一次推翻上一次的设计,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成长。这堂课不能只站在我一个人的立场,它代表的是我们十二个人。每写一点,都跟大家说说,听听他们的想法。2个小时,设计一堂课时间太短。我们只是把这堂课的雏形,设计出来。第一组在展示时,我还在不停的写,尽量让设计更完善些。上台阐述我们的设计时,我的余光可以看到王老师的点头,我知道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心中暗喜。最后王老师说,我们课的设计落在实处,不花哨。有朗读指导,品析词句,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龙头走,环环紧扣。这些都是对我们小组的认可,也代表着我的成长。
如果说王耀芳老师是帮我指明了方向的人,那么夏敏老师就是为我拨开迷雾的人。
基于对我的信任,孙丽娟老师让我为全体学员上一节模拟课,古诗文任选一个。5年里,我最怵的就是古诗文,汇报课从不碰这类文章,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对于知人论世仅仅是停留在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上。这堂课是40分钟的展示,没有学生,台下坐的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跟好朋友敏说这件事,她怪我逞能;跟师傅商量,她让我不要应下来。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左边是孙老师对我的信任,右边是无限的压力。光是选课,都让我掉了一把头发,最后还是抓阄,才定上《春望》。短短4联,囊括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怎么在40分钟讲透,对我来说三个字概括,太难啦!只要有空闲,我就在纸上写目标。每次听课都会有新的收获,然后接着把之前的设计推翻。一连4天6次的设计,对我来说就是“历劫”。30号展示中有很多的不完美,这对我来说亦是成长。夏敏老师在评课时,告诉我不能太求十全十美要有舍有得,我的课看似每个都讲了,读译品悟都有,但听下来大家还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想象这个环节,设计的环节是:发挥想象,选出触动最深的一联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可是在第一位同学的回答并不是想象,只是阐释句子写了什么。因为我没有坚持原则让学生没有理解问题而回答偏颇,自己降低要求,使得在这堂课中对于诗歌画面赏析缺少了美感。过于求满让我的这堂课处处有遗憾。听了夏老师的点评,觉得特别幸运,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一堂课不能过于求满,要点到为止,一堂课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能学会多少。
这场“历劫”结束,原本可以好好的放松,去拥抱太阳。一月四日学员考核,要求每个人都要上一节15分钟的模拟片段,本可以选最擅长的散文,我没有这样做。这次,我还是选《春望》,想再次啃这个硬骨头,为的是能有所突破,也想让自己的这半个月的所学能有所收获。15分钟看似长,要想把一个环节,上的扎实,同样很难。一个环节硬是磨到凌晨三点,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我都是反反复复的调节,问我的小伙伴。其实对我来说很难,首颔联并不是这首诗的高潮,仅仅是铺垫,情感如何升华,都是问题。最后,我还是选择扎实。从字词切入,到句的品析,再到情感的体悟;齐读,男女生分读,再到配乐读就是这样,我的15分钟展示,让我觉得很充实,听过这堂课的老师说,这回让他们听的也很舒服,不累。最后,孙老师也告诉我,小燕,课就应该这样上,不浮在表面,落在实处。特别开心,不是因为我得了一等奖,只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收获。
15天对我来说是极短的,日子充实,扎实学习,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15天对我来说亦是极长的,它将见证了我的成长。希望,这次“国培”的种子生根、发芽,一路花香,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