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武当小师妹
校对:逢春
编辑: 杨荷 雅璐
开学季的到来,意味着我又要面对孩子在校随时发生的事情。我有过担忧、焦虑,甚至是害怕。
随着课程的流动连接,让我越来越清晰、平静,深深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开学的头三天,我还在想着,要不要约班主任出来聊聊天,或者再用写信的方式。最终我全部否定了这种做法。我需要的是安静,安静的看着孩子成长。不被打扰是现在最最需要的。果断不去问他在学校的任何情况,也不去打扰老师。
一年级我是在极度痛苦中陪孩子走完的,天天被老师找,家长找。孩子课堂上小动作多,坐不住、不听讲、不完成作业、打同学、中午不休息影响他人、不遵守纪律……孩子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调皮蛋”,老师希望他可以坐的住、尊重老师、和同学好好相处。想起这些我都脑壳疼,很无助、迷茫……不知道可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
我很认真的回想着一年级的种种,开始同自己连接。孩子做的这些不就证明他是个孩子吗?我的孩子肆意地活出了孩子样,我选择接受,接纳当下的自己,当下的孩子。同时,我也相信孩子的二年级是一个新的开始,我需要等待。
头两天就这样平静度过,通过倾听、观察,感受到他的快乐了。
第三天中午收到班主任短信,告知我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上课玩尺子。打扰其他同学午休,课间站队有推搡同学的情况……
我给老师回复了信息,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对孩子的关注,把用在全班同学身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我孩子身上。做为母亲的我都不好意思再打扰老师……
也因为这句话,让老师对我产生了误解,最后我说,我很高兴老师能告诉我这些情况。同时我也看见了老师的不安和焦虑。我也同样如此,可现实是孩子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我们想要看到的那些。是否可以选择先放低要求,接纳孩子。我们都需要安全感,孩子也是一样的。他需要被认可、被接纳。孩子自己也说他想做好,可是每次都做不好……
同班主任的对话就这样平静结束。
下午放学,接到同学妈妈打来的电话。
她说:“孩子在学校打他女儿的脸,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同桌,会要求老师换座位。”
我说:“好的,孩子在学校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很意外。”
她说:“我女儿这才上学,因为你们儿子这事儿,孩子都有些不愿意去学校了,去年你们儿子也欺负过我家姑娘,想着孩子都小,才上一年级。这都二年级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
我说:“真的很抱歉,因为我孩子的事情,给你们带来的困扰。”
她说:“你别回家吵孩子哦,孩子嘛,要多教教他,别在学校老是打人,多不好。”
我说:“好的,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爱。”
通过和这位妈妈的聊天,让我看见了,很多家长都是友善的、通情达理的。在面对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和冲突时,家长们都会选择理解和原谅。
晚上我没有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只是静静地观察,睡前同他随意聊了半小时。
第四天的下午放学,我又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
老师开口就说:“毛毛妈妈,我实在是气不过了才给您打这个电话,孩子今天又不听指命,课上扰乱他人学习,中午不午休,上课玩尺子,我已经听取了您的意见,放低对孩子的标准了,只希望他能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我说:我能感受到老师当下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很生气、很难过,以及很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请给孩子一些时间,相信他可以做好,我相信孩子可以。”
我被老师重复的那句话击中了,她说:“我已经听您的意见,放低对他的要求和标准了。”
我感受到了老师给予我的力量和支持。
我计划着晚上要狠狠抽打一顿孩子的。结果下班回家,看见他在房间写作业,很安静地在写作业。我选择先把这件事情放放,静静地陪着孩子。
9:30分,完成作业,我找他聊天。
他主动站在我对面,挺直腰杆,站的笔直笔直的。
我说:“今天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这事你知道的对吗?”
他说:“是的。”
我说:“那你有什么感受没有呢?”
他摇了摇头。
我说:“我感受到了老师很伤心、很难过,都快气哭了。”孩子静静地听着。
我接着说:“那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不让老师那么伤心、难过呢?”
孩子说:“妈妈,我知道的。上课听老师讲课,不打扰他人,完成作业。”
我说:“是的,学校是一个集体,遵守纪律是每个人的需要。”
我接着说:“你老师好温柔呢,说话温柔、脾气温柔、性格也温柔。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呢。你可以试着多跟老师相处。”
我说:“其实妈妈今天是想打你的,可是我回家看见了你有在写作业,我选择了不打扰你。我看见了你的主动,今天的作业写的很工整,看见了你的用心、认真。还有,不会组的词语知道去查字典解决问题。不确定的也有在积极地请教我,讨论,这种感觉非常好。最后你让妈妈看见了你的收获,写完了作业,你看见了吗?”
孩子说:“我看见了。”
我说:“这是不是让你很有价值感呢。”
孩子说:“是的。”眼里有泪花闪过。
我静静地看着他,停顿几分钟后,我又说:“妈妈看见你主动做作业,这让我很安心。妈妈看见了你的价值、你的收获、你的主动,还有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价值感满满地一天。”
此刻,孩子流下了眼泪,小手不停地抹着泪水。
我说:“你看,今天我们完成了2面作业,是不是很容易就办到了。”
孩子哽咽着说:“是的,妈妈。”
我说:“你看,我们很容易就办到了呢,这种感觉是不是特别好。完成作业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对吗?下次,其它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先去做做看。”
孩子说:“是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