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 138 篇」
人的一生中会扮演各种角色,职场人这个角色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经历,但作为一个工作几年的职场老司机,你是否也经常有这些苦恼:
为什么每天下班的时候,总是感觉一无所获?
为什么辛辛苦苦做了大半年,却业绩平平?
为什么遇到困难时,总是借口一大堆?
为什么总在思考,却没有行动?
……
上月出差期间,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如何提升领导力的培训。
当时培训老师特别提到,领导人在提升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心境的修炼。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华为前副总裁李一男,一个少年得志的商业奇才,用300万赚到了10个亿后,最终却沦为阶下囚的案例。
浮躁的内心,无法铸就伟大
李一男年仅15岁时就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神童”,23岁硕士毕业后便加入了华为。进入华为两个星期后,李一男解决了一大堆重大的技术难题,被任正非火箭提拔,从实习生到高级工程师,不到4年时间干到了副总裁。
其实任正非大学毕业后当过兵,后来做企业自然是说一不二的狠。虽说李一男是手下爱将,但工作和决策上避免不了产生分歧。尽管这位天才少年一度深受任正非的赏识,但由于年轻气盛光有技术和思维,没有格局。
最终李一男选择了离开华为自主创业创办了港湾网络。当时IP产品市场其实并不乐观,华为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而港湾网络也在7%左右,被逼无奈,任正非当时立下军令状设立“打港办”,全面打击港湾业务。
虽然在技术上有着领先优势,但在华为爆炸性的打击下,李一男创立的港湾网络惨败收场,最终被老东家华为收入囊中。
在动荡几年后,浮躁的内心仍然无法让他铸就一个伟大的事业。2015年4月,李一男突然宣布创办牛电科技,要用最好的材料与最尖端的技术打造中国最牛电动车。
但就在首款电动车发布仅仅两天时间,李一男由于内幕交易罪被警方带走,并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
一个内心坚定,少年得志的追梦少年,由于才华横溢,却缺乏必要的人生经验和心境的修炼最终陨落。
四种心态,等于自杀
对于职场上心态的修炼,老师指出了现代职场人最容易出现的四种心态,这些心态会让一个管理者在职场永远无法看清局势,止步不前。
001 自杀心态
一遇到问题就开始逃避和推卸责任,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不去正视错误,这种心态往往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在职场上不进则退,等同于慢性自杀。
解药
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让自己付出最大的代价。
应该从自杀心态转变为自救心态,勇于担责,让自己处于职场中的积极状态。
002 失业心态
发现现在的公司无论从制度上,管理上到流程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么多问题老子不干了。殊不知再伟大的公司也不是完美的,正所谓人无完人,要是公司没有问题,老板请你来干嘛。这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无疑是让自己走上失业之路的前奏。
解药
从失业心态到事业心态。公司请你来是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你马上失业。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生命就是让你解决问题来的。所以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003 背叛心态
白天上班时,对公司领导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心不甘情不愿的干这活儿,晚上回家就开始骂公司不好,骂老板不好。这种心态其实是对自己灵魂的背叛。
解药
从背叛心态到共赢心态,大家都是同在一艘船上的利益共同体,但现在这艘船有点漏水,有点掉漆,认清现状,没必要怨天尤人,只要及时修补就行。
004 委屈心态
在工作中一被领导批评就觉得受了委屈,觉得组织没有归属感,企业文化不够人性化,领导没有关怀员工。无法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问题。
解药
你享受了工作的荣誉和收入,就得承受同样的委屈。我们应该从委屈心态到渡人心态,多从问题本质出发,领导就是需要多担责任,而不是只有邀功不担责。
其实在职场最后能成事的不一定是那个最聪明的,而是那个把自己的心境修炼的最好的。很多人不削于修心,觉得这种东西即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回报。
修心更修格局
其实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仅是要克服这四种消极的心态,格局的修炼更为重要。其中“忍”是最好的修炼自己格局的方式。
记得台塑的创始人王永庆有一次分享了一个案例,很让我触动。记得台塑还在成立初期的时候,有一位公司高管被其他企业高薪挖去当CEO。他向王永庆两次提出辞职,王永庆都没答应。
当他第三次向王永庆提出辞职的时候,王永庆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拒绝,而是非常平静的和这位高管谈心,在详细了解了他要去的那家公司情况后,还帮这位高管分析了这家公司今后的发展走势,和他所在职位会遇到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并真诚的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后来这位高管虽然还是离职了,但对外却宣称自己永远是台塑人。对待离职员工这样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王永庆的格局。员工离职老板肯定有情绪,但能忍下来,并冷静地从对方角度出发,让对方及时离职后也与老东家形成一种良性的关系,这样的格局带领出来的企业,才有台塑今天的地位。
记得诺亚的汪静波在初入职场时,也曾面临部门被集体解散的痛苦,但她凭借着清晰的自我认识独立创业,从4人团队一路做到了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其实汪静波在商场打拼的同时,一直不忘修心。在一次采访中,汪静波被问及管理者如何面对下属离开的时候,她平静的说:“有人离开首先是福报和功德,因为您让他成长了。其次思考自己哪里没有做好,他会离开。”越懂得心灵的成长,就越能让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世界,正所谓,修心者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