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超市买菜,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我前面有个奶奶在结账,她刚结完帐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身后的三四岁的小孙子手里拿着一个玩具形状的小食品,奶奶问收银员:“他手里拿那个多少钱?”
收银员:四块五
奶奶边装东西边对孙子说:“那东西不能拿啊。”
孙子:不,我要。
奶奶:不能要,人家不让要。(睁大眼说瞎话)
孙子:我就要。
奶奶:咱没钱,得回家拿钱。(你不是正在付钱吗?骗人也不稍微遮掩一下啊。)
孙子:不,我不……
我已经结完帐就直接出超市门了,不知剧情往下怎么发展了。上面括号中的话,是我心里替孩子说出的话。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他手中的玩具上,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能还不足以让他想这么多,我在心里为这个孩子抱打不平,不是说孩子见到好东西就一定要买,而是觉得这位奶奶根本就是把这个孩子当成一个小傻瓜了,变着花样来糊弄孩子。
出门的时候我边走边想,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有些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会把那么年幼的小孩子完全不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么大的孩子是根本啥都不懂,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于是,大人怎么糊弄都中,无论说的话再不符合逻辑,无论说的话再不是事实,他们会觉得这孩子又不懂,怎么把他糊弄走算完事儿。
他们不会去想,不让孩子买我提前给孩子有约定吗?我当下该怎么来正确引导孩子?我该怎么来安抚孩子的情绪?我有真正看见孩子内心的渴求吗?等等。
孩子就这样被是非颠倒、没有规则意识的教育所催眠和蒙蔽,孩子有负面情绪了这些抚养者更是看不到,如果他们通过哭闹来发泄情绪,还会被冠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见什么要什么?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都被很多标签打压下去。于是,孩子带着很多负面情绪被抚养者带离现场,哭闹一阵之后风平浪静;或许有的孩子出门后还哭闹不止,还会遭到打骂、恐吓:再哭,再哭下次我再不带你来超市了!再哭让那个谁谁谁把你带走!
多少孩子都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下次进超市孩子依然要玩具,不买继续哭闹。一次次被糊弄、一次次被贴标签、一次次被强行压制、一次次情绪被忽略。直至长大后孩子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不好,父母着急、发愁、无奈,说起孩子问题的时候,全是孩子的行为不当、习惯不好等问题。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长大后在行为上结出的果,没有去想造成这个果的因是什么?是谁亲手种下这个因的?他们只是把焦点放在孩子出现问题这个果上,想不到把焦点放在曾经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上,现在要调整的焦点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只是纠结在这个不良的果上,盯着问题看问题,导致问题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大。所以,孩子所有的偏差行为真的都是抚养者养育的结果。
所以,孩子就是一颗种子,孩子长大后结出什么果实,真的全看他的抚养者怎么栽种、怎么培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种子,收获什么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