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家长,他们选择了以一种异乎寻常的专注精神与劲头,像重视学习一样重视孩子自由玩耍这件事。
比如,玩什么,怎么玩,这些家长都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至于孩子们弄脏弄乱了什么或者嬉戏近乎疯狂,只要没有安全威胁和触碰道德底线,这些家长总是淡定自若地旁观,从不过多参与、发号施令;他们用家里的二手废品、随处可见的石头树枝替代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连续一周雷打不动地陪娃到沙坑边、草地上打卡,只要孩子意犹未尽,哪怕得枯坐一下午他们也毫无怨言;甚至这样的家庭里还出现了专门的“玩耍日程表”,至于常用来弯道超车补习的假日时间则通通被玩耍排满;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让孩子成为有生命力的人,只安全感和自由玩耍这两点足矣”……
起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过这样的疑惑:“当大部分孩子都在课外班主战区屯粮练兵时,他们为什么还有这么足的底气来一本正经地在意孩子的自由玩耍呢?”
但后来我仔细回忆和观察周围,发现其实身边也不乏这类自由玩耍长大的大人和小孩,他们看起来不但安全感十足、创造力无限,不一定有多么成功出众,却乐观友爱、快乐十足;因为会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备受同龄人欢迎;尽管平时他们并不比那些整日用功的人清闲,相比之下,他们反倒是更好地做到了学与玩的平衡,做事的专注度和效率都不错。
再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和谈学习方法的教育类书籍,发现不同作者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相同的一点:虽然以对待学习的认真劲儿来面对孩子的自由玩耍,听上去很矫情,甚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方法还显出些不合时宜的笨拙,但如果用对了方法,反而能帮助孩子更全方位地发展自我,并建立起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来。
首先,我们常常忍不住期待孩子能够褪去“幼稚”而“准备”好迎接未来,殊不知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看似“无意义”的玩耍其实和“有意义”的学习是殊途同归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透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孩子们在玩耍中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收获到的惊奇和喜悦又会吸引着他们不断去进一步尝试,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
在写之前的关于练钢琴的文章中,我就发现,能对钢琴保持好奇和欣赏初心的孩子,练起琴来动力确实强劲得多,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其次,透过自由玩耍,孩子学会跟小伙伴相处,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友谊,建立规则意识,懂得合作,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边界,这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
此外,自由玩耍有助于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起呆在室内沉溺于电子产品,一旦到了室外,我也确实发现,小孩们立马就能捣鼓出各种各样关于玩耍的天马行空的创意来;同坐在书桌前各种畏难逃避表现相反的是,玩耍中的孩子们就是天生的探险家,对陌生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并乐于迎接挑战,使用四处寻来的各种奇特物品发明自己独一无二的玩具,从来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自由玩耍也会充满挑战,也会有难度,因其更无章法可循(好像没见什么玩耍专家、玩耍培训班,更无辅导资料),挫折感也会激发孩子们去解决问题。
自由玩耍更会锻炼出一个好身体,下课十五分钟都能在天花板上蹦跶出脚板印的熊孩子,不也是体育场上的常胜将军吗?
甚至连马云都说:“不让孩子玩,他们30年后将找不到工作。”当然马云的话也许夸张了些,但不得不承认,不让孩子玩,他们可能很难找到自己。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由玩耍时间,他们更可能变得笨拙、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控制情绪、解决问题方法低效或者出现社交沟通障碍。”——如果孩子的学习与玩耍失衡,过分的进取反而得不偿失。
最后想说的是,一本正经地、全力以赴地对待玩耍,这其实是需要十足的勇气的。尤其是,在这个忙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的时代,人们倾向于认为忙碌于学习的孩子未来才能成为有能力有才气的成功者,而那些认真玩耍的小孩甚至可能被认为是“不够上进”,“不务正业”的。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家长们都在说想要孩子拥有学习与玩耍的平衡,但真正拥有它的孩子却并不多的原因。
请问你家“忙成狗”的小孩,是如何去拥有玩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