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是一门学问,再好的两个人,若是没了分寸和界限,都会成为一场灾难。
跟朋友,保持一杯水的距离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梁实秋的《谈友谊》里写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好的友谊就像一杯清水,看似平淡无味,但每天离不开,永远喝不腻。
所以,这其中就有一个分寸感的问题。分寸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以前不懂,涉世未深,一点不开心,难过,失恋就会找人倾诉,什么都会告诉对方。
后来,慢慢长大了,事情经历的多了,对自己的话也就多了起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会看别人脸色。
懂分寸的人,与人交往中让人感觉舒服又不失体面,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跟亲人,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父母跟子女最佳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近了太烫,远了太凉,恰到好处才舒服。
《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长大了,就应该适时放手,得体地退出他们的生活。
就是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彼此相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常常联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认真想想,真是这样,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麻烦的人。
老公的父母家,以前隔壁亲戚都在家里谋生,人多,一到过年很是热闹,但也因此经常会有争吵。
如今,家家户户几乎都出去了,就剩一家,自然安静的多,逢年过节的,大家其乐融融,巴不得和你聊着各种趣事。
因为距离,亲戚之间反而更亲近了。亲人间保持距离,是一种尊重。
跟爱人,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古人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最好的交往不是无时无刻在一起,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
若一味挤压彼此的空间,就像按弹簧一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亲密有间,才能长久。
温格朱莉在《幸福婚姻法则》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以及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听过一则寓言故事。
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需要相互依靠着取暖,但一开始,它们由于距离太近,各自身上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彼此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在取暖的同时,也避免了互相伤害。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太过亲密的距离,总是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有时候还会伤人伤己,而那些把婚姻经营得十分美好的夫妻,都懂得给亲密加一点空间。
给对方空间,也就给自己自由。
人与人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与朋友太近,把朋友的恩惠视为理所当然,最终只会失去这段情谊;
与亲人太近,事事依赖,不断索取,最终会丧失了自立;
与恋人太近,控制欲太强,不给对方留一点空间,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被人称为“高情商教父”的蔡康永曾在一次采访中说:
“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余生,愿我们都能学会交往的至高境界:
“亲而有间,密而有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