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身家几十亿,她以一个母亲和作家的身份写了一本达到专业水准的书--《B选项》,其中有篇文章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
《精英日课》的万维钢老师介绍了这篇文章,他说,在没读该文章之前,以为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就是时不时地打击一下孩子,呵呵,我几乎笑出声来,说实话,我也是这么想的。
难道不是吃什么补什么吗?比如吃猪脑补脑子。常常被打击,自然对打击有了免疫力,那么抗击打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科学家也说,抗击打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性格指标,它好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锻炼来获得,这样说来,好像只有打击才能增加抵抗打击的能力呀。
中国的很多父母好像深谙此道,很喜欢拼命打击自己的孩子,说是为了让孩子不骄傲,有出息。我们很多人也由此养成了“谦虚”的性格,呵呵。
但是,该文章的观点恰恰不提直接打击孩子,这很反直觉。它的观点是,要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让孩子感觉他很重要,有人关注他、关心他、依靠他;二是给孩子陪伴;三是跟孩子分享记忆,回顾家族历史,特别是艰难的历史。
其实,这就是将孩子放到一个很大的故事和背景里,增强孩子的身份认同。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有坚毅的性格,会比较有弹性,而不是那么狭窄。
关注关心和陪伴孩子,让孩子感觉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孩子的抗击打能力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雪莉之所以有发言权,是因为她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从失去爸爸的打击中走了出来。而且孩子们表现还不错。而她自己也从失去丈夫的打击中走了出来。
看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坚毅性格,得改变策略了:打击,不是办法,陪伴才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