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周二
《万历十五年》p156-188
感悟:
写阅读日记前先纠正一个因无知而犯的错。读到第三章时,书中提到“政事的每下愈况,才真相大白。”我在书批上用修改符号将“每下愈况”改成“每况愈下”,心中还想着:中华书局如此有权威性的出版机构,怎么能出这样的错呢?,唉,现在的校对呀。这日读到第六章,书中提到“和这种每下愈况的情形相始终的是补给制度。”又一次出现了“每下愈况”。多年养成的质疑的习惯,让我翻开了词典,结果就是: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成语相近,但意义不尽相同,前者是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后者是表示向低微的事物求道。这两者很容易混淆。再细读两处词所处的语境,的确是符合“每下愈况”这一词性的。良好的习惯——不知何所意时先查明再接着往下读——拯救了一次自以为是的大意,更证明终身学习是习惯的养成,是品性的贯穿。
简要归纳一下,在复杂环境中戚继光为何会做的游鱼得水。
一是设立严峻的纪律。虽然戚家军的纪律残酷到让人不寒而栗,但它却是战斗取得胜利的必要保证。戚继光在士兵中以惯有的话语训诫,劝说他们应该如何感恩他,并要以行动回报。再利用士兵们固有的宗教信仰,辅之以能够杀一儆百的赏罚手段,以期让士兵们不敢触犯军法。同时,他坚信“必胜的信念有赖于能力和技术,而能力和技术又来自于平时的刻苦训练”,因此,不断让士兵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是作战方法更加求实,指挥前后周密细致。戚继光的部队结合特殊政治因素,保留朴素作战手法,胜利几率很高的同时又能让朝廷所容忍。他本人每次作战前把各种条件以及可能发生情况反复斟酌的习惯,使得战斗的取胜几率提高更多。
戚继光“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他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黄先生清晰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