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的第六十二篇原文如下: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先生说:只要能保持自己的本心,时常存养于现实的事务中,就是圣人的学问。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思虑太多了有什么益处?那只能让人丧失本心罢了。讲起话来语无伦次的人,就足可以看出他不能保持住自己的本心。
回不到的过去
曾经有位朋友,初相识时,听她讲起自己的过去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辉煌,初初进入那个行业,不是太懂,她讲的东西都不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内,就一直认为她是个很牛的人,经常向她请教。
入行半年左右,我慢慢摸清了行业中的各种情况以及运作,一路摸爬滚打之后再回头去看她教我的那些东西,全是已经过时的老套路,害得我走了不少弯路。
于是开始慢慢的疏远她,处理各种事务也慢慢的脱离改变她教的那些方法。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我很少找她了,主动来找我,结果她看到我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再用她教的方法之后,她就开始各种说教,又搬出她当初如何如何成功,如何如何辉煌。
碍于面子,我没有当面反驳她,只是委婉的说自己想尝试一下新的模式。
谈话未果,我没有接受她的意见后,她竟然私底下跟别人说我的坏话,甚至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
在我发现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我实在忍无可忍的问了她一句:你以前如何辉煌都是过去的事,但是现在的你让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你凭什么认为我应该听你的?
做为朋友,我很感谢她对我的帮助,但不代表我就要按她的方式走我的路,也更不代表我要用她过去的模式走自己未来的路。
她的过去已经回不去,我不可能用自己的事业陪她一起缅怀她的过去。
时代不同,商业模式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我怎么可能用一个十年前的思维来指导自己当下的决策呢?那个过去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了。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认识她时因为旁人介绍,知道她家庭有些问题,朋友说她的状况很可怜。天生心软的我怀着一颗关怀的心,与她交朋友。
可是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她的丈夫经常家暴她,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都可以打的那一种,经常把她打得鼻青脸肿。
一开始,每次她在朋友圈发出来抱怨的信息,我都会在我看见的第一时间去关心她,安慰她。随之而来的就是她一大堆的自艾自怜,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开解,极尽所能的平复她的心情。
时间一长,我就好像成了她的知心姐姐,只要她丈夫一打她,她就给我发一大堆的信息,告诉我她如何如何的惨,如何如何的可怜。
每次听完她那一大堆的语音信息后,我的心情都要低落很久很久,而我还要想办法去安慰她。
三天两头我就被这样的负面信息困扰一次,如果遇到我自己的工作繁忙不堪的时候,她那幽怨的声音就仿佛魔咒一样的在摧残着我的情绪,倍受困扰。
后来在她没那么激动的时候,我问她:过得那么辛苦为什么没有想过改变一下生活状态。
她告诉我,她的丈夫曾经对她很好,尤其当初追求她的时候,百般温柔,万般爱护,可是结了婚之后就完全变了,经常打她。
每次打狠了,她说要离婚时,他又来哄哄她,等她原谅他了,他又开始打,而且会比之前打得更狠。每次丈夫哄她的时候,她都会想起当初丈夫追求自己时对自己的好,心一软就原谅了。
我这才知道,她根本就没想明白,丈夫对她的好早已过去,她只是沉睡在自己的幻想里。
为了过去的那一点念想,她宁愿忍受着惨无人道的家暴,却不知道过去的早已过去。而她在我这里的倾诉,只是给自己的情绪找个发泄的地方而已。
那次听完了她讲的话,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突然间发现自己就像个傻子一样的安慰了别人大半年。
我以为自己是在做着知心姐姐,可是别人只是把我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倒完一通苦水后,她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徒留我自己在这难受一场。
后来,为了不再让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我果断的屏蔽了她的朋友圈,不再去看她的任何信息。她再发来信息抱怨,我一句也不听,只是告诉她我在忙。
再后来,我知道她又找了另一个熟人去诉苦了。我觉得自己有点卑鄙,但是我真的不能陪着她继续如此噩梦。
不能妄想的将来
有个儿时的朋友,小的时候一起玩时听她讲起,她的父母很重男轻女,算命的说她的弟弟是个大富大贵的命,所以她们一家的人都很宠爱她的弟弟。
那可真是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嘛就干嘛,吃的穿的,不管什么好的都紧着她弟弟来,而她读初中的时候,一年买不了两件新衣服,一个星期吃个鸡蛋就算是沾了荤。
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什么大的道理,只是觉得一个星期才能吃一个鸡蛋真的好可怜。
我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去找她,每次都带着点妈妈做的好吃的去给她,卤鸡爪,炒田鸡,炒田螺 ......反正碰上有啥,我就弄个碗装上一点,走十分钟的路送去她家,等她吃完了,我们再一起玩。
一年后暑假的一天,她哭着来找我,让我一起帮她去找她弟弟,我跟着她在大街小巷跑了很久很久,很晚了都没找到。
很晚了,妈妈找我回家,我们把她送回家了,我们再回家,可是刚出来没多久,就听见她母亲在家里吼叫着说:你给我出去找,找不到,你也不准回家。
我难过的看了看妈妈,妈妈拉着我说:你帮不了她,你也还小,我们先回家。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去她家。才知道她的弟弟跟别人一起去湘江里游泳,溺亡了,尸体都还没有找到。
她的母亲已经哭昏了几次了,而她只能站在门外不敢出声。
几天后,我们再一起说话的时候,她无意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我在这个家就是多余的,你都比我父母对我好,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离他们远远的。
那个夏天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因为受她弟弟离世的影响,她们全家都搬去了别的地方。
早几年有一次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女孩在我们以前住的街道附近打听我,后来找到了妈妈。
她留下了名字和电话,让妈妈告诉我一定要赶紧联系她,她是从广州特地回湖南找我的,已经找了两天了,她还有两天就马上要和先生一起出国了,晚了怕以后联系不上。
妈妈不知道她的学名,也不知道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所以不敢给我的电话号码给她。
我在会议的休息时间接到妈妈的电话,虽然我知道是她,但是工作一忙,我忘了当天联系,再想起时已经是第三天的事了。电话打过去已经无法接通。
很遗憾与她没有能再联系上,但是我猜她应该是过得很好,也实现了她当初的想法,虽然我不知道该替她开心还是替她父母难过。
不纠结过去、不妄想将来
先生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这样的几个生命中的故事确实让我深以为然。
不管是那位不断重复宣讲着自己过去辉煌史的成功人士,还是那位活在丈夫曾经温柔里的妻子,过去的一切对于当下的她们都起不了什么实质的意义,反而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了无尽的伤害。
而那对失去儿子的父母,如果不是因为迷信那根本无法确认的将来,不要那么纵容自己的儿子,严加管束,或许不会有那样的悲伤。而他们如果当初能够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女儿,多疼爱她一点,或许他们不会用这种方式失去了她。
我们既不应该通过凭吊过往而沉迷在回忆中不能自拔,也不应该把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不能确认的未来中幻想度日,我们能活好的只有当下,能用心把握感受的唯有当下,我们最需要经营和思考的还是当下。
愿每个人都能懂得,不纠结过去、不妄想将来,专注每个当下,活好每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