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孩子们回南方老家过暑假了。我独自留在家里学素描课。
十五年前我是美术高考生,现在我是以为三十多岁的妈妈了。画室里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年纪小的才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大些的是今年刚刚高考结束的高中生。看到他们,我惊觉觉得时间飞快,心里推算了下,我已经高考结束十五年了。
作为班里最大龄的学生,我和他们一起上课下课,安安静静的用铅笔构图、上色、用心体会素描世界里的黑白光影。
教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大学退休的老先生,认真而有趣。他记得每一个同学的进度,很擅长因材施教。在我画静物时,他会递过来一个洗的干干净净的与画里同款的坛子给我。我拿着坛子翻来覆去的观察,看它在光线下的变化,看它的口径的起伏,看它肚子上的转折,看到提手的形状厚度。用手摸它的质感、感受它的厚度,理解了的物品画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画之前需要认真观察,不着急动笔,最好心里想好腹稿再开始起形。起稿时考虑好物品位置、主体、光线,我现在大概用三个小时起稿,锻炼造型能力是我练习素描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大起稿格外认真,不贪图快进。
第二步是涂调子,这时需要确定光线主要来自哪个方向,大概定出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颜色最重的是哪个物品(主体物、阴影还是衬布等),最浅色的是哪些,灰色调子最微妙,画面中可以分出重灰、深灰、浅灰等三至五个层次。同时,注意物品的明暗交界线,这条线(实际上是个面)最能表现物体的形体转折。
在画画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整体,画整体时注意整体、画局部细节时也要注意整体。训练自己在整体和局部的刻画中时刻进行切换的能力。先画整体再画局部。
重拾绘画,我现在的理解比十几岁时更加深刻。同时更加珍惜二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兜兜转转十年,我重拾画笔,不再放下,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会继续精尽画技。并时刻铭记,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半是工匠,一半是诗人,既有精湛的技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