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很怕我们的才华不能被发现
以前我们觉得我们的文字不足以养活自己
以前我们总以为文字转化金钱率太低,我们有父母,有家人,有一大帮子人等着你去养活。
所以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我们还是妥协了,现实并不予许你有丝毫的任性,并不给你的梦想有一丝一毫喘气的机会。
自古以来,在中国读书人一直是在最底层的,大家叫他们秀才,叫他们穷书生,他们靠着一杆烟枪,两瓶啤酒,去麻痹自己,逼迫自己去忽略世人的冷眼,用生命去维持自己那微乎其微的状元梦。
一直以来写字的和唱民谣的一样穷,他们一度成为人们口中最贫困的人。
可最近由于自媒体的出现,渐渐的才发现原来喜欢文字的人那么多,原来喜欢写作的那么多,写字的将自己解剖开,一丝一毫得将自己暴露在大家面前,希望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被其中的某一句话所触动。
在公众号上,总能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写字的也需要生活,如果文字触碰了你的神经,请帮我点下广告,或者赞赏。
老实说,一开始只是读者的时候,总有那么种想法,总觉得只是单纯的写了几个字,就想获得赞赏,想钱想疯了吧。
可潜意识里还是同意给高质量的文章奖励的,毕竟好文章并不那么容易,一篇好文章是由几千字单独组成,明明是几个文字,可能巧妙组合成催人泪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所以看到震撼到我的文章,总不吝啬赏几块点。
他们为了有这种能力可能默默努力了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
自我写文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写作也是个脑力活。脑子里就那么点东西,写出一点就少一点,有大神说他为了纠结一个标题,他彻夜未眠,题目改了又改,最终才一锤定音。
见过一个下面赞赏总能两三百个人的大神说,他熬了好几年才渐渐让自己的文字有点活力,才让自己的文字能引起共鸣。他对别人的赞赏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他应得的。
我见过太多因为有了微信公众号和简书这样的平台而又重拾自己的笔墨,重新提笔挥洒他已经遗弃多年的梦想。
我最近加了个读者群,里面有大神,有小学生,有工人,有宝妈。他们都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都希望通过文字证明自己。
大三这一年说来也奇怪,宿舍的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去赚外快,我们都想着能养活自己,我们要花自己的钱去KTV里唱父亲。可能是廉耻心泛滥了,也可能是真的长大了,我们终于想着靠自己去赚钱,哪怕一分,那也有一分的欢喜。他们有送快递的。有送外卖的,有打印的,会更有甚者开起了小卖部,而我选择了一项可以经营一辈子的工作,当只码字狗,我知道我现在道行不够,可总有那么一天我也要感动别人,让你们愉快的消费。
赞赏里正好满一百。事实证明码字的绝对不寒酸。而且我总有种迷之自信,总觉得我能得到更多。
我已经赚了早餐的包子钱,每天早上吃着自己赚来的包子,一口一个幸福,那是别人羡慕不来的。